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篇 计(7)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睡着的拳王不是王
世界拳王泰森,拳力之猛,劲道之强,举世无匹。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打败他;他可以挨你二三十拳,但你经不起他半拳,何况你要让他挨一拳也不容易。这是清醒时的泰森!
若是睡觉或醉倒时的泰森呢?那就不一样了!只要一根木棒就可以轻易把他摆平了。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因为: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如是而已。
不管多强的对手,一定有罩门;如果实在找不到弱点,就别找了,而是等。等什么,等他松懈下来的时候;松懈的强敌就是睡着的泰森。
再强的对手,再强的战斗力,绝不可能永远处在戒备状态;因为这种老在高亢状态下的节奏不对。弄久了,节奏就会乱掉;节奏一乱,一定会损耗战力。所以,即使最聪明的人,即使节奏感最好的人,也会有节奏间隙(就好像强壮如泰森也得睡觉一样),这个节奏间隙就是弱点,就是“无备”,就是“不意”。趁其无备与不意时,倾力而攻之,百战不殆。
历史上有一个以超弱打败超强的最极端的例子,最能印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惊人威力。
掌握节奏间隙 要离干掉庆忌
春秋战国之交时,吴国阖闾(当时叫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刺杀了吴王僚,登上了吴王的宝座。
吴王僚被杀时,儿子庆忌正好领兵在国外作战;听到父王被杀,庆忌当然一肚子火,发誓要为老爸报仇,阖闾因此坐立不安。
阖闾心中恐惧是可以理解的。庆忌是当时天下第一勇士,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筋骨如铁,万夫莫敌,手上又有一支大军;一旦他回师攻吴,阖闾绝对吃不消。
和庆忌正面硬干,吃力不讨好;于是阖闾继“专诸刺王僚”后,又使出了刺客的老招数:这次出马的是要离。
从外型上看,说要离是勇士,简直扯过了头!身高仅五尺余(注意!这是古代的标准,不是现代标准),腰围一束,容貌丑陋,怎么看都是—付弱不禁风的模样,怎可能杀得了庆忌?
然而,就像要离所说的:“善杀人者,在智不在力。”而智也正是要离唯一的武器。
要离的方法是:先让阖闾折断他的右臂,再让阖闾公开处决他的妻子儿子;在形式上与阖闾成了不共戴天之仇后,投奔了庆忌。
由于有了共同仇恨,共同目标,庆忌接纳了要离;加上要离聪明而残废,庆忌对他逐渐不设防。
几个月后,庆忌准备妥当,从水路回师攻吴。行至中流时,船队距离逐渐拉开,形成首尾不相接;与庆忌同乘一船的要离,立刻把握机会对庆忌说:
“公子您可以坐上船头制高点,监视动静。”
庆忌坐定后,要离持短矛侍立一旁。这时,江上忽然起了一阵大风,要离抓住机会,趁庆忌一个不注意时,借风力使力地尽平生之力,对准庆忌心窝猛刺。庆忌虽然勇悍无比,但一来无备,二来要离攻的是要害,让他无法反击;而要离也就凭着这一击,一举将庆忌刺死,完成了任务。
庆忌虽勇,但在无备与不意状态下,就成了睡梦中的泰森;即使是“凡夫俗子”,也只要一招就可以将他击垮。
如上所述,打败强敌的招数(兵家之胜)很多,但兵无常形,势无常势;战争是二敌对者之间的绵密生死互动。过程千变万化,不可能事先预知(不可先传也),只能临阵而决,待机而动,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开打之前,若基本条件数据比对手好,则胜算就高。
反之,若开打之前,就知道基本条件数据不如对手时,获胜机率就低。
基本条件越好,胜率越高;反之,若基本条件差,胜率就低。如果连自己的基本条件都搞不清楚,甚至根本没有的话,胜率就是零;所以,只要从基本条件的角度观察,胜负成败就可料想得到了。
在本篇中,孙子提出了很多诡道欺敌,藉欺敌而弱敌的战术;但不管用什么招数,一定得有基本条件做基础。换句话说,如果基本条件不具备的话,这些招数就使不出来了,武术中有一句行话:“力由地起。”
意思是说,威力的生成,一定有一个发力的立足点;没有立足点,力道就出不来。就好像把泰森吊在半空中,让他足不着地,拳头力道一定大灭,泰森就不是泰森了。
一样的道理,基本条件一定是所有招数的立足点,因为无地则力不起;同样的,没有基本条件,什么都别谈。这也是孙子在本篇最后,谆谆告诫“庙算”重要性的缘故。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