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篇 计(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看不懂地利 陈余兵败井陉
汉初时,韩信攻破魏国,俘虏魏王魏豹后,立刻又转攻代国,大破代兵后,又把兵锋指向赵国。
赵王及赵相陈余听说韩信领兵来攻,立刻率兵来到韩信必经的井陉口,准备以逸待劳,迎击韩信。
陈余有个非常厉害的军师李左车,立刻出了个好主意:“韩信才刚和魏、代大战过,现在又来打我们赵国,这是乘胜而去国远斗;表面上看起来势不可挡,其实不然。为什么呢?韩军的后援补给线太长,粮食经常供应不顺,加上远道行军,吃不饱又睡不好,战力已大打折扣;不仅如此,他行军一定得经过井陉之道,而这条道路地形险恶,路又狭窄,马车不好走,骑兵不能并行。部伍拉长了数百里,为了赶路再加上地形的限制,粮草一定在最后方。我想向元帅您请兵三万,从侧翼绝断他的粮草、辎重;您守在这里,深沟高垒,不与他接战。让急于决战的韩军,前进不能战,后退不能逃;在合围的情势下,十日之内就可拿下韩信的人头。”
这可是能致韩信于死地的狠招,高明至极。身为历史上最伟大军事家之一的韩信,自然很了解他所身处的地形是个死地,所以他也急于决战,而他最怕的就是李左车的这一招。
然而,李左车和韩信都知道地形的利与不利,陈余却看不出来;看不出来当然就不会采用。这一来一回,韩信躲过一劫,陈余则在劫难逃;最后的结果是,陈余兵败被杀,赵王被俘虏。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好将领的五大条件是:
智能发谋。
信能赏罚。
仁能附众。
勇能果断。
严能立威。
再换个角度看:
非智不足以料敌应变。
非信不足以训人率下。
非仁不足以附众抚士。
非勇不足以决谋合战。
非严不足以服强齐众。
五大条件缺一不可,为什么呢?可从反面来看:
专注智则贼。
偏施仁则懦。
固守信则愚。
恃勇力则暴。
令过严则残。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法就是法令、规章、制度,包含下列三种:
曲制,军队的编组制度;也指部曲,也就是军队。
一支没有经过严格演练、严密组织的军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能打仗,所以孙子把曲制列为法的第一项目。
官道,管理将士的办法。有了训练、组织还不够,还要有一套周密完整的思想教育与赏罚升迁制度,让战力发挥到最高点,并乐于为我所用。
主用,主要负责军队的资粮、车马、器械。用就是用度;整体而言,主用就是军队的后勤支援。
打仗不仅是打战略、打战术、打人、更是打钱,尤其财政是战争最重要的基础。没有钱,哪怕训练再好,战术再精,将领再佳,天时加地利都没用,因为没有人能饿着肚子拼命。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
以计,而索其情。
上面谈的道、天、地、将、法五事,身为将领的一定得懂。知道得越详细,就越能胜;知道得越少,就越不能胜。但这还不够,还得将敌我双方做个对比,详细检视两者的强弱、消长。
对比什么呢?就是下面将谈到的七计。
主孰有道?
主,就是政治首长的最高层,在这里指的是国君。因为国君是一国之中“核心的核心”。一个国家的强弱、兴衰,国君都居于最关键性的地位。
尤其以战争而言,一个有道之君能选贤任能,甚至让智能之士自动归附;反之,一个无道之君,就算手下有奇才异能之士,不但不能为之所用,反而会离心离德,甚至为敌所用,回头来打自己。这一来一回,就是双重损失。
项羽无道失江山
楚汉相争初期,项羽占尽优势,但最后为什么兵败身亡?因为他太无道。就因为无道,犯了不少致命性的错误,把一盘几乎赢到手的棋给下死了。
陈平、韩信原本都是项羽的手下,但项羽没有识人之明,让他们老是出不了头,气得二人只好翘头,转投对手刘邦,使得项羽最后惨败在这二人手上。
范增是项羽手下唯一的厉害角色,但项羽受陈平挑拨,开始怀疑他的忠心;气得范增打包回家,因而给了项羽最后一个致命的打击。
项羽的毛病还不只这些,他不赏有功,且所过皆残破,所以人民都不喜欢他。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反之亦然;项羽不但失将心,还失民心,十足是个无道之君,焉能不败?
刘邦有道成帝王
反观刘邦,恰好相反,他会根据项羽的毛病调整自己:
项羽不能用韩信,他拜韩信为大将。
项羽小气,有功不赏,他则有功必赏;赏银、赏金、赏官、赏爵、封侯、封王,在所不惜,所以手下围绕一堆愿效死命的智能之士。
项羽所过皆残破,刘邦则秋毫无所犯,一失民心,一得民心,有道无道,高下立判,楚汉相争之局遂定。
将孰有能?
比完了两方国君谁有道谁无道之后,第二个决胜关键点,就是比执行战争的领导人——将领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