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管理,与钱无关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4管理,与钱无关  一个企业的实力,不在于钱,而在于人。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说:微软能发展到今天,不是哪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员工一致努力的结果。  早在20年前,迪斯尼公司就开始实行公司范围内的员工协调会议,每月举行一次,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一起开诚布公地讨论彼此关心的问题,甚至是很尖锐的问题,而且必须由高层管理者马上做出解答。员工协调会议是标准的双向意见沟通系统,虽然有些复杂,但是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增进高层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提高高层管理者的威信,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员工的满意度,对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比尔·盖茨说:沟通是激发企业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不少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在摩托罗拉公司,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的1日至21日中层干部都要与自己的下属进行一次关于职业发展的对话,回答“你在过去3个月里受到尊重了吗”之类的6个问题。这种对话是一对一和随时随地的。摩托罗拉的管理者们为每一个下层的被管理者们还预备出了这种“敞开天窗说亮话”式表达意见和发泄报怨的途径,其包括总经理信箱、内刊、局域网、热线电话等。  为了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不同的团体聚会。通过参加这些聚会,既开展了社交活动,又有了互相谈论的机会。为了这种聚会,公司建造了体育馆、集会大厅、会议室、小房间等场所,供自由使用。公司对聚会活动不插手也不限制。职工用个人的会费成立这种团体,领导人是互选的,并且采取轮换制。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当一次领导人来“发挥能力”的机会。这些聚会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就是把这些聚会作为会员相互之间沟通、自我启发、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及与不同职务的会员进行交流的场所。        比尔·盖茨说:每当谈到激励,很多人就会想到“薪水”和“奖金”,这些固然重要,但是作为管理者,还必须掌握其他的激励方法,特别是那些无“薪”的激励,则更能体现出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那么,在企业管理中,怎样实现无“薪”激励呢?下面几点可供参考:     每周一次公司范围内的沟通。让员工知道公司这一周的销售情况、重要交易、经营业绩和重大事项,这可以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振奋人心的合同、业绩、人物和事件能够很大程度上鼓励和刺激员工,激发大家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建议可以由总经理办公室或者总裁办公室以总经理的名义进行通知,如果是大中型企业,则可以通过局域网或E-mail的形式;如果是小型企业,则可以在每周的例会上就上述问题进行传达。  每周一次的上下级沟通。每周一次的沟通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而且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和关系。沟通并非“独角戏”,而是“交际舞”,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一方面,要求主管能够循循善诱,让员工打开心扉,畅谈工作中和思想上的问题和建议;另一方面,也要求员工能够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有些经理不善于沟通或者不屑于沟通,其实有效和及时的沟通不仅能解决许多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问题,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和谐的团队。  比尔·盖茨认为:使工作更有挑战性,没有人喜欢平庸,尤其对于那些年纪轻、干劲足的员工来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成功的满足感,比实际拿多少薪水更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要根据员工的要求,适当地进行授权,让员工参与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工作;这样一方面是对员工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  设立“导师”制度。对于新进员工来说,熟悉企业各项制度、掌握工作方法和认同企业文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老员工对于新成员的接纳程度。我们建议对于新进员工采取“导师”制度,由一名老员工带一名新员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新员工尽快地熟悉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老员工的一种工作激励。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有帮助别人的愿望和要求,让老员工做新员工的“导师”,体现了企业对老员工的重视和尊敬,让老员工在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和荣誉感。  制定弹性的工作计划。传统目标管理的办法,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优点是可以将公司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岗位;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目标相对是固定的。但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目标的不可行或者无法完成,从而引起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矛盾。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管理者要充分授权,给予员工更大的权利和自主空间,可以让员工制定弹性的工作计划,自己来安排完成目标的时间和方式,并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进行目标调整,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建立员工兴趣小组。可以由公司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或俱乐部,比如书画小组、棋牌小组、文艺小组等,并组织大家定期举行活动,公司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的兴趣小组能很好地增进各部门之间员工的交流,提高组织的和谐度和凝聚力。  组织大家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公司可定期举行各种比赛,如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等,不要以为只有大公司可以举办这样的活动,对于那些小企业,也可以在周末举办这样的比赛,或者跟自己的客户一同举办,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增进与客户的关系。另外,由部门组织的郊游、聚餐,不仅可以增进沟通,激励员工士气,提高员工满意度,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塑造团队文化。所以,公司应该有一定的预算,鼓励员工结队出行。  提供便利设施和服务。为了方便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公司可以办一些福利性的机构和设施,比如洗衣店、幼儿园、便利店、班车、饮水间、休息室、心理咨询等,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便利设施需要一定的投入,并且需要运营和维护费用,建议公司可以与外部机构合作,尽量不要分散自己在主管业务上的资源和精力,原则上是量力而行,不以赚钱为目的,并确保服务的质量,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点滴智慧激励的方式有很多,而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工作激励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灵活运用一些无“薪”的激励,更能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增强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从而无形中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
  5一个部门不行,赶快加部门  部门是企业开拓市场的窗口。  ——比尔·盖茨     1982年8月,微软为了与可视公司争夺应用软件这块大市场,向市场推出了“多元计划”软件。但是,创立不久的莲花公司先于微软一步,推出了“莲花1-2-3”,由于“莲花1-2-3”的功能比“多元计划”更完善,运行速度更快,所以,在美国市场,“多元计划”的销售形势十分不妙。  于是,比尔·盖茨决定开拓海外市场。  一天,他把负责欧洲事务的奥里尔叫到办公室,让他物色人选在法国成立业务部门,并要求他与苹果公司进行合作联系。与此同时比尔·盖茨让西蒙、克朗德他们立即修改多元计划的欧洲语言,要快!  第二天,在巴黎奥里尔和苹果公司的代表坎皮谈判,最后成功,坎皮同意把“多元计划”作为苹果Ⅱ型的附属软件,和主机一起出售。  在以后的两年中,“多元计划”在欧洲市场,尤其是法国市场,销量大增,单单说法国,1985年的总销量就已达到2.8万套。在国内受挫的“多元计划”,在海外,尤其是法国,大获成功。微软名声名扬四海,以至于美国的电脑人士到法国,问法国同行最畅销的软件是什么?大部分的法国人总回答:“多元计划”。  “多元计划”在法国的成功,维格尼尔付出了极大的功劳,说起维格尼尔效力微软,还有一番有趣的故事。盖茨同意奥里尔的建议后,奥里尔开始委托欧洲的一些猎头公司,帮助微软物色一些分公司负责人的人选。  1982年12月,正在莫迪康普公司工作的维格尼尔,接到马拉猎头公司一位高级职员克鲁科的电话,问是否可以同他见个面?三天后,双方在香榭丽舍大街边的一家露天酒吧,碰了头。克鲁科告诉维格尼尔,微电脑公司有个合适的空缺,问他有没有兴趣?  维格尼尔在莫迪康普负责销售,生意做得正红火,收入也颇丰。所以,他只有礼貌地回绝了克鲁科。  可是没过几天,维格尼尔突然打电话告诉克鲁科,说他决定加人微软。原来他那天和克鲁科分手后,维格尼尔心里有点拿不准自己该不该去微软。回到办公室,他找来几本电脑杂志来翻了一下,才发现微软公司比他工作的这个公司名望和声誉高之上百倍,他发现微软公司前途无量。而且,他也害怕老板炒他的“鱿鱼”,干脆就先走吧。  没过几天,维格尼尔去微软公司应聘去了,克鲁科开始摆谱了,“你搞个产品销售计划给我们看一下再说。”其实克鲁科对维格尔的印象相当好:熟悉法国当地的情况,英语流利,充当微软和法国电脑界的搭桥人,再没有别人可与他比的了。  两天后,维格尼尔交来了一份市场发展计划,克鲁科十分热情地邀请他到美国微软总部和盖茨等人见了面。  1983年5月,微软欧洲分公司成立,维格尼尔以总公司副总裁身份,主持欧洲方面的业务。微软开始在欧洲大展拳脚。在维格尼尔的努力下,“多元计划”在法国大获成功。  1983年末,盖茨决定把“微软词”推进法国市场。这时的法国电脑销售市场,尽管微软已有自己的销售网,但市场上群雄割据,山头林立。微科普公司的“词星”,IBM公司的“Vision”,法国泰勒公司的“Tex-tor”,早已发售,彼此竞争激烈。  法国的“Fextor”,在微软的连番攻势下,首称败北。紧接着,IBM的“Vision”,微科普的“词星”纷纷落马。  到1987年,“微软词”高居榜首,在法国市场销量高达2.87万套,比第二名“Vision”高出1.57万套。  在维格尼尔等人的努力下,微软在法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点滴智慧:一个部门不行,赶快加部门,这种灵活经营的方式,使微软公司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