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创意要新颖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6创意要新颖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就会知道一个好的创意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比尔·盖茨     1983年,微软开发了“微软词”,为了让“微软词”击败“词星”,盖茨抛出了他的第一个创意。具体内容是在亚特兰大的康迪斯电脑大展上免费赠送“微软词”。  紧接着在同年的春天,于亚特兰大康迪斯电脑大展上,微软的软件大师西蒙尼像一个刚刚当上父亲的人,在演示台上骄傲的向人们展示“微软词”。只见西蒙尼敲打着键盘,向人们演示如何同时打开或关上“窗口”,以及在“窗口”同时观看和编辑八个文件等不同的功能。  盖茨开发“微软词”的目标是对准鲁宾斯坦的微处理公司。因为,早在1978年,微处理公司成立时,盖茨和鲁宾斯坦有交道。那时盖茨才出道,而鲁宾斯坦已是地道的行中老手了。在鲁宾斯坦从微软购买盖茨他们编制的BASI语言的交易中。盖茨有点像人们所说的:“把你弄去卖了,你还帮人家点钱呢。”因为当时鲁宾斯坦利用微软急于卖出软件,而且盖茨没有经验,就让盖茨吃进了苦头,而且还让盖茨感激不尽。  在谢利总裁召开的讨论会上,汉森建议“微软词”在用户对它缺乏了解和信任时先采取免费赠送的办法。但那时不知该用什么方式赠送。  谢利认为“顾客买软件,一般都是通过电脑杂志的介绍,或者朋友的推荐,才决定买哪一种。免费赠送,可以打出‘微软词’的知名度,增进顾客对它的了解,扩大影响面,这办法可以采用。”所以,谢利表示同意。但却不知找哪家杂志社来合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个人电脑世界》杂志的主编唐纳为了扩大杂志的订户时,两家的计划不谋而合,于是很快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了配合宣传做得到位,微软也做了预先准备。  1983年,就在西蒙尼在康迪斯大展上演示“微软词”的同时,微软公司的“银弹攻势”也全面展开。在大展演示会上,微软向前来参观的经销商、传媒界人士、软件爱好者赠送“微软词”演示版。前后一周的时间共送出四十五万份,并且每份都附有厚厚的使用说明书。  而且,为了保证订户能收到“微软词”,微软专门设计了一种包装盒,用白色透明的硬塑料制作,里面封装一套“微软词”和一本《个人电脑世界》,美观、漂亮、安全,既保护了软件不受损害,也防止了丢失。  不久,《个人电脑世界》第12期发行,正式版的“微软词”随杂志一起到达订户手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微软计划的35万份“微软词”全部派送完。  1984年,在圣诞节期间,微软公司公开宣布:凡在12月31日前购买了“微软词”的用户,可以免费获得一份拼字检查软件。  1985年,在“超凡”软件开发完毕的3月,微软公司包下国内中央公园附近的绿园餐厅,举行“超凡”软件的新闻发布会,盖茨邀请苹果总裁乔布斯参加,结果大获成功,引起轰动。5月,在亚特兰大康迪斯电脑大展上,“超凡”再次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这就是盖茨创意中的第一招。  盖茨的第二招就是新闻发布、演示会、现场培训、大造声势。  盖茨决定,10月1日,“超凡”同时进人全美电脑市场,他要求负责公关的汉森,要在广告宣传上造成轰动效应。除了采用维格尼尔他们在法国使用的训练经销商那一套外,还有新招。就是汉森、谢利、拉藤伯、布鲁门松一帮人搞出由盖茨审查的“先用对话,再用故事。”  10月1日早上7时,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华盛顿、波士顿、费城等各大城市的听众,同时从广播中听到了一段节奏鲜明有力,类似军乐旋律的乐曲,随之而来的一个庄严的男中音:  “微软公司隆重推出‘超凡’软件,每个得到它的人将变得威力无穷。”  这时,出现了另一个声音:“真的吗?”“真的!‘超凡’软件是个人电脑最杰出的电子表格软件。”  “哦”  “漂亮的图形显示,高超的数据文字管理能力,简单方便的操作控制,妙用无穷。”  “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购买吗?”  “不错!”  “‘超凡’软件可以帮助用户战胜竞争对手吗?”  “当然,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乐曲渐渐消失。  这则广告,以每天五次的频率,在各大城市电台的黄金时段播出,整整持续了一周。很快,几乎全美国的人都知道了“超凡”软件,知道了微软公司。  但是,事隔一年,盖茨再次为“超凡”展开宣传攻势。这次是易地而战,选择了电视台。这项活动名叫“新系统的灵魂”。  于是,每晚10点,当全美各大城市的观众打开他们的电视,就看到这样的故事:  一家大公司的办公室里,一名公司主管告诉手下员工,原有的电子表格软件用起来有些麻烦,想换一下,不知哪种好。  一个员工立刻回答:买“超凡”;另一个员工也说,“超凡”不错。  但是主管说没听说过“超凡”。他拿不定主意。这时下班时间到了,主管下班回家。  那两位员工下班后,偷偷把“超凡”安在了电脑上试用。  第二天,主管来上班,抱了一大堆材料要这两位员工处理,他原以为起码得用一天,不料中午,他们就把活于完了。  主管十分惊奇,问他们今天为什么这么快?  “用上了‘超凡’”两个员工齐声回答。  主管立即决定:“去!买‘超凡’。”  一时间,“超凡”家喻户晓。“走!买‘超凡’”更成了大大小小的电脑迷的口头禅。  借助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盖茨使自己的广告宣传带上了文化的色彩,一下子使“超凡”的影响跨出了电脑行业。  美国不少的大公司,如联合航空、美国航空、波音、可口可乐等公司,就是在盖茨的宣传攻势后,接受了‘超凡’的。  也许正如盖茨所说过的“许多使用个人电脑的用户,并不一定就对软件有多大兴趣,他们不一定都关心软件业的发展,甚至个人电脑的发展。他们只满足于现成的东西。”那样,盖茨才把对“超凡”的宣传扩展到行业之外,采用了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  点滴智慧经营之道是与好的创意分不开的。聪明的人懂得如何用新颖的创意,为自己赚取财富和声誉。     7该出手时快出手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谁把握住了速度,谁就能最先占领发展的阵地。  ——比尔·盖茨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如果把这句话运用在激烈竞争的现代商战中,显得更加贴切。作为企业家,他的目的就是赚取更大的利润。而谁能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新产品,把产品打出去,谁就能快速占领市场,谁就是胜利者。  身为软件王国一代帝王的比尔·盖茨,深知“速度”这个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它不仅能给一个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象征。  在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诞生,标志着划时代的新技术已经到来,其功能每隔两年以指数的速率得以提高。盖茨和艾伦比别人更明白这一道理:这一技术发展的结果必将对小型电脑中运行的软件带来更多的需求。盖茨招贤纳士,广招人才,其机构不管如何扩大,它仍然有意地以小团体的形式出现,而上上下下的信息交流是频繁的,大量的,快速的,以至对市场的感觉非常敏锐。盖茨及其下属认真地根据需要设计、修正其战略模式并以此来指导决策,使公司更具备各种应变能力。  在强大的反馈系统中,盖茨十分注意在公司内部设置反馈的渠道。他要求部下反馈给他有关产品开发,出差旅程,人员招聘、销售业绩等信息。而这些信息报告为他掌握许多具体细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微软的其他员工来说,信息反馈是一项十分必须而且又非常重要的工作。  微软的技术支持部门要广泛收集来自市场和来自用户的信息,他们想方设法哪怕是用金钱做诱饵从一些内行人士中寻找数据。技术支持小组为支持者提供费用全报销的方式,使他们能够帮助处理产品使用中用户打来的电话询问。这种及时从用户中反馈过来的信息就可以使软件性能得到更好的改善。至此,收集信息并反馈却是其他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最厌烦的事情。  由于市场的迅速发展,1994年,面对个人单机使用环境的市场已经饱和,微软公司大举进人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络应用软件市场。而且微软公司通过推出NTServer、SQLServer、Exchange Server等服务软件,成功切入由IBM公司、Sun、网威公司、Oracle、Inforrmix、Sybase等软件大厂所把持的商用服务器软件市场,使得微软公司的营业额持续飙涨。  扩张是比尔·盖茨的经营理念。  早在1997年,盖茨就开始大肆进军日本电脑市场,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微软成立仅仅两年之后,我就进军了日本市场,那可是大市场,许多重要的研究课题都是在日本进行的。”  而更早的是微软公司法国分公司的第一个办公室1983年5月2日就已开张。  根据1987年6月发表的福尔克纳市场研究总结报告指出,在美国的电子表格软件市场上,莲花1—2-3软件的销售量占80%,而多计划软件只占6%。但是,多计划软件在其他国家却销售看好。它在德国市场上占软件总销售额的60%,领先于莲花1-2-3软件,在法国市场上更是遥遥领先,占总销售额的90%。  莲花l-2-3软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法国的总销售额为15万套,而多计划软件在法国的销售额达30万套。  而对于东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微软公司采取的是一种“培育市场”的长线式的战略发展方针。而且针对这些国家与美国本土的不同的特殊情况,微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微软公司实行开发本地化版本,尽管应用软件开发支持工作困难重重,但这些国家却也积累了相当的软件开发人才及丰富的本地化版本软件的开发经验,而且工程师们都熟悉当地的市场、文化、习俗。  为了提高开拓市场的速度,微软公司采取的方法是与这些国家软件业的佼佼者联手开发其本地化的产品,例如,在中国,微软公司的合作开发单位便有清华软件中心、新天地、联想、先锋、晓军等数家国内知名厂商。并联合推出了中文版本的Windows系统、中文pce办公应用软件系统等产品。  由于微软公司本地化工作做的十分到位,他们取得了成功。  目前,就拿Windows系统等重要的软件来说,微软公司便能够提供美式英语、英式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等不同国家的版本,甚至还有阿拉伯语的Windows系统软件。微软公司面对收益极少的国家也不遗余力地开发当地语言的版本。因为盖茨知道,只有当用户了解微软公司的产品后,才可能购买微软公司的软件,成为微软公司的客户。  微软公司除了在新闻媒介上组织专栏文章宣传其产品外,还与世界各国主要的出版机构合作,通过授权,联合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微软公司图书,让用户熟悉自己的产品。  点滴智慧“速度”包括产品开发的速度,开拓市场的速度,产品推广的速度。  谁把握住了速度,谁就能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牢牢地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当今世界,你如果不掌握一门专业的知识,就很难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翻开比尔·盖茨的发展史,你就不难发现这位世界头号富翁,既没有高大的厂房,也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和软盘中储存的知识。  他就是依靠着软盘和软盘中的知识,在短短的20年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到1997年底,公司拥有资产460亿美元,其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  比尔·盖茨连续4年成为世界首富。不但成为世界上的巨富,而且在东南亚掀起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  微软的成功,表明了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90%以上,以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资源的企业,比如微软、英特尔、IBM等信息产业企业,其生产总值已经超过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企业,成为信息时代的主导型产业。  如果说比尔·盖茨在软件世界里是一个天才,那么他在挖掘知识的领域里更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知识经济的理论家推崇比尔·盖茨为知识时代的英雄,并以此强调,与昔日的资金、劳动推动经济的模式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于创新,知识的创新可以产生巨额的财富。但是,知识的创新只是使比尔·盖茨成为英雄的其中一个前提,如果离开了风险投资的物质支持体系,微软和盖茨的成功将无从谈起。  在信息产业界,比尔·盖茨并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他的商业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比尔·盖茨经营手法之凶悍与霸道,使别人几乎无处容身,业界人士只能无奈地表达他们的痛苦:“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  点滴智慧:能够使微软得以崛起并不断创造出辉煌业绩的,有赖于比尔·盖茨对知识的深度挖掘,使微软在软件领域日臻成熟起来,从而占领市场更大份额,并逐渐巩固他的霸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