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1991:蛇口败落真相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个落魄英雄的背影
在试图描述蛇口的时候,我想起了世界的另一端,巴西的西北部亚马逊河畔,一个叫做马瑙斯的小镇。
大约100年前,马瑙斯一夜之间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原来,这里是地球上惟一生长着橡胶树的土地,而西方国家恰恰在这时发现了橡胶的奇异功能。马瑙斯顿时富商云集,财源滚滚。那里一个小小的市场竟然是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设计的,城里的亚马逊歌剧院至今都能够与欧洲的任何一个歌剧院媲美,马瑙斯俨然已经成了世界大都市。
马瑙斯的人们对这一点毫不怀疑,他们的美梦随着财富一同生长。然而好日子短得如一股轻烟。随着狡猾的英国人把橡胶树种偷运出境,并在其殖民地试种成功,马瑙斯气泡一样地升起的五彩缤纷又气泡一样消失,在二十多年后,复归为原先的小镇。
这是2002年《凤凰周刊》第83期封面主打文章的一段开头语。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孤独的蛇口——一个改革试管的破裂》。
一年零38天后,北京某大报的一位记者在伏波山下的一间咖啡屋里,提起这篇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并立竿见影重挫了富可敌国的招商集团的十数支上市股票的调查,自诩有九条猫命、已不惧生死毁誉的袁庚,静静地斜倚着,噙泪20多分钟不发一言。记者无意中发现,这位不理蛇口朝政15年的82岁老人,似乎被烟头猛地一烫,弹烟灰的手指不住地颤抖。
这似乎只是一个危言耸听的寓言式的故事。这篇浸满悲怆意识的文章,似乎只是状摹了中国3300多个被勒令撤销的开发园区一个共同的窘迫结局。可是,这块25年里曾上演过无数波澜壮阔的大戏,而今沉默蜷伏的改革圣地,却像一块冷傲的岩礁不时地撞击着人们的心扉,令数千万为它一度狂热无比的信众至今仍心如刀绞。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改革自蛇口始。由一个直接受到邓小平、谷牧、江泽民等中共高层极度关注的试验区,变成一个普通企业;由一个中国经济改革的“鼻祖”变成一个“病树坐看万木春”的落伍者,乃至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大局里顽固地保持着自尊的一块鸡肋”,仅仅十年一弹指。
2002年5月7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宣布撤销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华侨城等397个开发园区。通知要求这些开发区不仅要取消名称,同时撤销管理机构,收回开发区各项管理权限。如果说1990年9月,南头管理区和蛇口管理区合并成立南山区,蛇口的行政地位降到历史最低点,那么这番雷厉风行的大动作不啻于向海内外宣告了蛇口时代的彻底结束。
横空出世的蛇口,叱咤风云的蛇口,雄霸天下的蛇口,今天宛如一场宾客散尽后杯冷汤残的盛宴。外界传说的这次“大清洗”,只不过把我们不敢面对而刻意漠视的一幕,毫无遮掩地撕开了罢。
十五年来,以科技园为界,左边的深圳被赞美为中国的财富天堂。而右边的蛇口则如弃履,无人理会。
夕阳西下,看着这个落魄英雄的背影,我愀然落泪。蛇口为何如此脆弱?是谁毫不留情地摧毁了这个高傲的改革先锋的自尊和自信?蛇口败落的根源在哪里?
时光如水,英雄如昨啊。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