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上汽的梦想与焦虑(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韩国的强势工会世界闻名,双龙也没有例外,2005年的一场罢工风潮造成的直接损失是5 000万美元。面对上汽的并购,双龙工会还提出参与董事会决策过程、引进责任经营制度、保障雇佣等苛刻条件。尽管胡茂元站出来讲话,表明了对解决工会问题所具备的信心,但韩国人搞不好的人的问题中国人要搞好并不容易。上汽集团在国内的并购也同样存在人员问题的这个考验,特别是收编中汽,中汽有着与上汽集团一样多的员工队伍,高达6万多人,且分散在数百个大多经营窘困的企业当中。
然后是钱的问题。通过与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两大品牌合资生产汽车,上汽集团已经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这些钱对于自己不断扩张的身家还远远不够。韩国双龙有在2007年将产能扩大1倍的计划,罗孚需要资金启动其拟于2005年推出的全新中级轿车,中汽总公司的隐性负债在10亿元,其与上汽集团大量重复的业务需要清理与合并等,这些都是在并购之外需要的继续投入。而上汽集团打算拿出2.5亿美元推广自有品牌。
上汽集团正加紧股份制改造,希望通过整体上市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毕竟上海汽车的盘子太小。但是不久前2006年海外整体上市IPO募集15亿美元资金的计划一出,上汽集团便收到了很多重仓上海汽车的基金经理的强烈反对意见。从目前显露的迹象看,海外上市可能暂时搁浅,上汽集团可能使用与TCL类似的通过吸收合并上市子公司实现整体上市的方法,即先在国内整体上市,然后再谋求海外上市。
“上汽改制重组,致力于塑造国际品牌,”光大证券汽车业分析师赵雪桂说,“但是如此规模的汽车集团,竟然没有一家资本运作平台来支撑未来越来越频繁的海内外扩张计划,仍然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隐形的问题还在于,随着上汽集团的发展,它很可能会损害自己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上汽自己的产品最终将与大众和通用的产品竞争。《财富》的报道甚至认为,大众和通用将会遭遇因为中国汽车公司本身的发展而被排挤的危险。一个集团内的几方未来可能为会因互搏而产生危险。
“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上汽。这可能和上海的海派文化有关系。他们对国际化的经营理念能够迅速学习,比较精细化。”来自一汽集团的观察人士说,“做汽车成功不成功我不知道,但是作为公司的存续性,我想应该没有问题。”
世界上有几大汽车公司,但是只有一个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潜在需求足以支撑一个本土汽车公司的长大。“上汽在未来10~15年时间里,将跻身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列。”英国Autopolis汽车咨询公司的分析师Graeme Maxton说,“在10年内,欧洲或者美国的青少年将考虑拥有一辆上海汽车。”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