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事先张扬的收购事件(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此时,以塔沃斯为首的四个曾经跟罗孚有关的当地生意人在他的带领下像白盔骑士一样出现在近乎绝望的工人面前,他们向工人们许下了即使是最疯狂的经济学家也无法相信的承诺:由他们四人小组掌握的凤凰控股保证所有人的工作,保证为罗孚找到新的合作者,保证罗孚每年20万辆产量,使罗孚在两年之内扭亏为盈。
有谁能相信在宝马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罗孚都无法实现的目标,会在这四个赤手空拳的人手里成为现实呢?但工人们相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们的工作,工人和当地的政治组织要求政府支持凤凰控股集团,向宝马施加压力。在大选在即的压力下,英国政府要求宝马公司重新考虑转让罗孚的决定。宝马最后以10英镑的象征性价格把罗孚卖给了凤凰风险控股,陪送罗孚的嫁妆包括4亿英镑的汽车,还有大量的房产、设备和4.27亿英镑无息贷款。
从接手的那一天起,塔沃斯和他的三个伙伴最关注的就是不断地通过变卖罗孚的固定资产套现。塔沃斯解释他多方套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集中所有资源开发新车型。其中卖给St Modwens建筑公司的土地为4 500万英镑、卖给Advantage West Midlands的靠近市中心的土地为6 000万英镑、将零配件部分卖给Caterpillar套现超过1亿英镑,还有中国华晨与它的没有成功的意向合作项目也给它带来了2 200万英镑的现金收入。
但是事实上这些资金并没有全部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上,或者说没有按照大家想像的那样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上。罗孚没有开发新车,而是对原来的车型进行了外观上的改进。设计师们起初被要求每周设计五种保险杠,然后被要求每周设计200种保险杠。接连推出的所谓新款都是原有车型在外观上的改良品,仅靠新添改良一些廉价的塑制配件让罗孚改头换面,很难重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根据英国《卫报》的调查,塔沃斯及其合伙人从宝马公司拿到罗孚的总资产达到14亿英镑,而五年间有记录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间出现了5.54亿英镑的差额。塔沃斯通过建立子公司,将罗孚集团分为28家公司,而套现得来的资金在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资金转移中渐渐消失了。
工人们看到的是塔沃斯几年之间暴富起来,享受富豪级的奢侈生活。他牵头的“四人帮”共从罗孚得到了超过4 000万英镑的工资和退休基金,其中,他们为自己设立的海外信托退休基金就存入了400万英镑。在凤凰集团管理的几年间,罗孚的营运费用达到了5亿英镑。高层管理者们拒绝乘坐廉价飞机或经济舱,即使是从伯明翰飞到意大利的机票,也要达到640英镑,相当于两张从中国往返的经济舱票价。
塔沃斯是一个异常精明的商人。此间观察人士说,他通过合法的手段拆分剥离罗孚的资产,并转移到其所有凤凰控股集团名下转为私人财产,让对他满怀信任和支持的工人们白白为他做嫁衣裳。不过他确实没有裁掉一名员工,相反仍让工人们享有高于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因为这样才能够避免工人们打乱他的分财计划。最新的数据显示,罗孚的总欠债额高达18亿英镑。其中最大的债主竟然是塔沃斯的凤凰控股,工人的退休基金也出现了3.25亿英镑的黑洞。眼下,英国政府已经开始就塔沃斯的经营活动展开调查。
塔沃斯知道凤凰控股总有入不敷出的一天,因此他们在不断套现的同时,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能够吃下罗孚的下家。当找到上海汽车集团时,罗孚已经岌岌可危了。塔沃斯遂不惜以知识产权来表示合作诚意,以求脱手这个烫手山芋,但是上汽没有给他买单。
“最后一个障碍”?
如果罗孚的品牌不是英国民族重工业的一个重要符号,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罗孚这个“英国病人”难以苟延残喘到新世纪。以致一位担任了罗孚汽车23年顾问的大学教授在1999年就曾经发出了这样的愤慨之言:“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我会亲手扳倒长桥。”
现在,长桥终于倒了。在当地的职业介绍中心,一位40多岁的男子正在填写再就业培训表格,他希望能够受训成为一个建筑工人。这位已经为罗孚工作了20多年的英格兰中部汉子这样描述工厂停工的感受:“我的天塌了。”罗孚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工厂边上一家仍在营业的美发店里,三个美发师正修理自己的指甲。中年老板娘正在准备转租这个美发店。她告诉记者,很多顾客现在都有了自杀倾向,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她谴责罗孚的管理层:“自己都成了富翁,工人却被愚弄了。”
塔沃斯则用这样的讲话来安抚愤怒的罗孚员工:“(罗孚)在它多年自然生长的最后时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结束其前进的最后一个障碍。”
上汽是这样的一个障碍吗?无论如何,分析人士认为,上汽即使不是扳倒长桥者,至少是长桥倒塌的受益者。它在罗孚进入破产程序后曾经书面告知英国政府,宣布“放弃对罗孚业务的全部或部分收购”,只“保留对破产后罗孚进行资产处置的可能”。英国舆论就此暗示上汽希望罗孚破产,以便从破产监管公司手里廉价收购相应设备和技术。上汽对于这种评价予以坚决否认。
在分析人士看来,已经同罗孚签订了排他性收购协议的上汽肯定是希望罗孚能够最后再廉价处理给它有用的资产。当时整个世界还不知道,上汽已经购买了罗孚的核心技术,上汽也一直对此保密。也因此,上汽对罗孚把资产处理给自己更加有信心。但是随着破产清理工作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买家赶到英国长桥,准备与罗孚谈最后的收购,伊朗、俄罗斯出现了两家最有实力和可能的买家。
上汽于罗孚破产后两个星期开始转向,正式给罗孚的破产监管公司普华永道发信,表明它购买罗孚一部分汽车生产业务和Powertrain发动机制造业务的兴趣,并希望能够尽早商谈有关条件。同时,上汽公开声明他们拥有罗孚数项知识产权,未来所有生产罗孚相关技术产品的厂商都需要先得到他们的许可。
上海汽车总经理赵凤高更是在2005年4月28日举行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上透露,上汽首款自主品牌轿车最快2005年年底、最迟2007年第一季度推出,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将是一款在罗孚75技术平台上开发但外形全新的新车。目前样车的方案已经确定,模具已经打造完毕,计划在江苏仪征的上汽生产基地投产。
罗孚的破产管理人普华永道认为,上汽的做法主要是想让其他买主退却,以便自己可用较低价格购买这些设备。普华永道任命的联合破产监管人之一托尼·洛玛斯(Tony Lomas)说:“我们可以主张对罗孚75、25汽车的权利,这点已经反映在合同的签署上,是十分有趣的。”上汽发言人则表示,“我们的权利在合同上不存在瑕疵。我们对自己所购买的知识产权部分十分有信心,对诉讼我们能够游刃有余。”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