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欧莱雅失手?(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如果说欧莱雅在深度分销渠道的挑战仍然需要时间,那么作为一个国际品牌管理专家,欧莱雅对小护士和羽西的品牌操作甚至被指责为“不了解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心理”。首先让人看不懂的是小护士的专柜。2004年4月,欧莱雅在上海打响了小护士的“第一炮”,推出系列新产品“清泽”和“亮白”系列,小护士亦从此绑上了卡尼尔的标签。此后,全国各地的小护士专柜亮相各地百货公司。
然而,小护士在中国是个比美宝莲还要低端许多的品牌,欧莱雅为小护士斥巨资在全国各地建了四五十个专柜的做法并不为外界认同。过去小护士根本不走专柜渠道,更多的是在超市和二、三级城市的各类美容品店甚至杂货店中出现。“因为小护士以专柜形式出现带来的两种不同系列产品在促销上带来了左右互博。”麦迪咨询公司合伙人俞剑说,小护士本身定位于青少年,但放到欧莱雅品牌体系里面出现了错位。
虽然外界猜测欧莱雅借此拉高小护士的品牌形象以提高利润空间是最流行的看法,但盖保罗却解释道,建专柜主要是为了和消费者做直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喜恶,柜台并不是主要的销售渠道。然而,建立专柜的成本如何支付?而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消费者购买的消费习惯以及对品牌的认识将由此转移。
不仅仅是专柜,小护士和卡尼尔的联姻也遭到质疑。卡尼尔品牌成立于1904年,专注于美发、染发产品和防晒护理产品,“卡尼尔研究中心”被誉为欧洲自然美容第一品牌,但是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一直不高,销售网点只有1 300多个。“在中国,大家都认为卡尼尔是个染发品品牌,它不适合做小护士的护肤类产品的科技支持,并且它在中国市场不被认同,也并不知名,是个弱势品牌。”北京正蕴奇品牌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陈刚说,他认为小护士还不如同美宝莲联姻。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卡尔尼与小护士的结合显示了欧莱雅的整合缺乏耐心——“这么快就推出小护士新品,还打上卡尼尔研发的标签,研发怎么可能这么快呢?”这与宝洁收购伊卡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收购伊卡璐3年了,宝洁并没有让消费者看到明显的变化,维持了原有品牌的个性与消费群体。
在羽西身上有同样的问题。“新羽西的定位并非成功”。2005年4月22日,羽西易主后的全新产品首次在上海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三大高科技新产品,共30个单品,另外70多个单品也将在之后持续推出。包装也更加多元,淡绿、雪白、银灰都被运用在主色调上。
作为一个来自海外的专为中国女性打造的化妆品品牌形象,老羽西的定位有其鲜明的特色。老羽西的红黑色调的包装深入人心,而靳羽西女士本人所代表的羽西品牌的成熟亚洲职业女性的形象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靳羽西的海外亚裔的身份多多少少为羽西品牌增添了一份舶来品的味道。
然而,在欧莱雅收购羽西之后,“羽西鲜明的特色消失了。”一位使用羽西的“海归”人士说。欧莱雅将羽西定位为中档品牌,并一度用放荡不羁的“草书”来阐释“欧莱雅的羽西”品牌特性。这些做法最大的问题在于:老羽西并不缺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外来的高端形象才是它成功的关键。不仅如此,欧莱雅自己也宣称产品是专为中国人设计的,而羽西也是专为中国女性设计,“羽西与欧莱雅的品牌界限并不清晰。”陈刚说。
盖保罗显然并不承认品牌认同上的偏差,他更为强调的是欧莱雅为解决羽西品牌老化做出的努力和羽西代表中国式美的模式的使命。“我们启用了舒琪作羽西的形象代言人,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年轻的消费者,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盖保罗说。
然而,眼下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为羽西品牌重新赋予新意,更大的挑战在于在欧莱雅的品牌体系中重新定位,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小护士身上。如果没有更适合的整合策略,欧莱雅的机遇之窗会迅速关上,越来越多的小护士的高管已经开始向对手汉高求职。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