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如何理解中国股市?(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这个案例中蕴含着什么道理?简而言之,即使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中,也存在着资本市场的运行,并能以巨大的潜力推动公司的成长。以Jet Airways为例,一群人加上出色的业务策略便取得了足够的融资,于1993年组建了该公司。由于战略切实有效,他们渐渐能够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以实现业务增长。随着业务的巨大成功,公司的资本结构也变得负债累累。于是,公司决定出售股份,在股票市场上市,并用IPO所筹资金的一部分偿还银行债务。该公司极佳的业绩吸引了全球的投资银行竞相担任股票承销商,而稳健的管理和美好的未来前景也激发起投资者的巨大兴趣。这样的公司为数众多,促进了运行良好的股市进一步发展,由此吸引了全球顶级投资银行的参与,而这反过来也推动了市场更加强盛。这就是全球资本市场在绩优公司推动下的运转:市场使公司更具竞争力。
相形之下,中国股票市场的状况再清楚不过了。首先需要指出的重要一点是,中国正在寻求自身市场的发展,因此无须参照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的模式。毕竟这些规模大、发展完善的股票市场存在于富裕、发达的经济体中。印度市场所赖以成长的经济体在许多方面与中国相差无几,因而更具可比性,从中可以吸取很多经验。
其一是,中国的国内市场不允许各行各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的新兴、高增长型公司挂牌上市。然而,这些公司被准许,甚至鼓励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不是有些让人费解?其二是,近年来印度股票市场准许并鼓励境外投资银行的参与。而中国的法规严格限制此类银行的介入。随着中国对合资企业的逐渐适应,是否有理由相信,未来合资证券公司的成功只是个早晚的问题?如果政府限制此类银行进入市场以保护国内证券公司,其实已为时已晚:除了5家左右的证券公司,其余的将不再具备任何竞争力,即使得到挽救苦苦支撑也是枉然。最好从头进行反思,股票市场的发展真正需要什么?从印度的成功中能够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有一点毋庸置疑:股票市场已不再是20世纪90年代的政策市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