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中国需求正在吞食世界?(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但是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中国商品需求在未来几年里会继续快速增长——比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及大多数贱金属会以两位数增长。中国会继续驱动这些商品全球需求的增长,直到21世纪20年代。
为什么经济增长和商品需求会保持强势?我们先来提供几个宏观驱动因素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认为中国在未来几年里可持续保持7%~9%的GDP年均增长率?我们认为中国依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观点已过时。2004年净出口仅相当于GDP的2%。国内消费也迅猛增长,2004年的零售额比出口总额多10%。外国直接投资带动了技术和管理的转移,却只占中国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7%,比1995年的20%大大下降。
驱使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和政府投资。中国经济被看做是大陆经济,不易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也不会对其他经济构成威胁。中国占据了大部分的亚洲出口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维持贸易逆差。很明显,中国的经济扩张对世界来说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国内需求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加速。1980年还没有一家私营企业,时至今日,私营经济已占据了GDP的2/3,并创造了75%的新增就业机会。国有企业劳动力已显著缩减,5年内有3 000万职工下岗,相当于解雇了英国全部劳动力。
快速的城市化以及近年来商品房市场的形成刺激了建筑业的繁荣。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居民都拥有自己的住宅,但由于商品房销售从1998年才开始,3/4以上的居民还住在狭小低劣的旧居里。这促使一部分人购买更好的住房。为了支持政府的城市化政策,有必要建设大量的新居,这会导致在未来5年里,每年有大约1 500万人加入到城市人口中。新居需要新的设备,从空调到冰箱,要样样俱全。所有这些都需要钢、铜、铝和电。
城市财富在稳步增长,这又会推动消费。从全国来看,城市人均收入从1990年到1995年增长近两倍,从1995年到1999年增长了47%,从2000年到2004年增长了50%。全国年人均收入达到1 135美元。我们还目睹了城市中产阶级的涌现,它包含了5 000万~6 000万的城市家庭。虽然这只占中国人口极微小的比例,但这一群体正在迅速增长,已构成与日本大小相当的市场。
快速增长的收入已转化为快速增长的零售,2003年全国是9%,2004年为10%。2005年,在长达一周的春节假期中,与2004年同期相比,16%的销售增长反映出高水平的消费者信心。
尽管有人声称,北京担心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正努力大量削减投资,但固定资产投资在未来几年里还将继续高速发展。中国政府相信GDP年均9%的增长率是可持续的,并且懂得,目前城市失业率已至约8%,在必须每年增加1 000万工作机会以满足新增劳动力需求的情况下,低于这一增长率的发展会导致领导层面临严峻的社会压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