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除了饭菜,还可以做点别的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夏天终于收起了火热的面孔慢慢变得凉爽起来,一早一晚人们开始穿上了长袖的衣服,餐馆里也不再像夏天那么喧噪,服务员都希望自家的店是顾客盈门最怕的是冷清,那份热闹带来不仅仅是乐趣还有信心。申五性寻思着能不能为此做点什么让大家再活跃起来。
这段时间正是学校开学的日子,一家三四口人来吃饭的明显增多,店里的厨师因为有了上次说过的那件事情,现在为店里的事情尽心尽力也正捉摸能否利用这个机会。他和另外两个厨师商量后向申五性建议,应该针对即将返校离家的大学生们做一些品种丰富、名字讨巧的菜,每盘的菜量够3个人分的即可,基本让一家人有能吃下6种样式的可能,甚至可以做成6样或8样的套餐,通过标准化能节约上菜时间。。
这真是不错的主意,这里的人们确实有在饭店为孩子送行的习惯,不管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去饭店餐馆似乎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申五性、姐姐申云姬、老邻居和厨师们为此连续商量了两个晚上,光是试验用的黄瓜西红柿就用掉一百多斤。第三天一早,经过“申五的店”的人们发现门口两个IC卡电话之间多了一个大红的牌子,上面用金粉大字写着:“此去又半载,双亲惦一人”,下面还有行小字“一帆风顺、万事随心、祝你健康,红红火火……18种新菜恭候家庭聚会”。这方法很有效,一家一家人几乎是带着笑声走进店里。
“哎,姑娘,还有没有座位啦?我得给我宝贝儿子红火一把啊。”
“小申,我闺女晚上九点的火车,得来个一帆风顺吧,啊!……”
“哥,每年都是爸妈送你,你都快毕业也不请爸妈一回?不是有‘祝你健康‘么。哎……你怎么那么抠门啊你。”
本来这个小区就是全城最大的生活区,家里有孩子上学的又很多。每天像这样来吃饭的顾客人满为患,预定电话、提前打招呼的越来越多。而人就是这么喜欢扎堆儿,就连城里其他地方的人听到传闻也赶来凑热闹。说来也怪,对面的火锅店不久也打出了类似的招牌,于是有段时间马路两边都是小汽车,店门口还站满了人等座位,场面热闹非凡。我开始以为,一定是火锅店在模仿申五性的做法招揽顾客,后来发现这两家人不光互相调剂停车位,还相互介绍各自的餐馆特色,让客人决定到哪个店里用餐,有的客人甚至一进门就问服务员你们是不是一家的?原来,申五性在开始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火锅店主,但是为了避免竞争嫌疑也为了表示对申五性的感谢,火锅店主自己要求晚一周施行,于是才有了上面的情景。
这段时间,人们吃得高兴店家也开心,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在申五的店里第一次体会到少数民族的特色和别样的自在惬意。在这里,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可以像朋友一样聊天已经成了习惯,后来的人也迅速地被同化了。
“你闺女今年考哪了?”
“南京”
“南京热呀,不过九朝古都,文化氛围好。丫头真给你爸妈争气,不错,有出息。”
“哎,一个女孩家操不完的心。你儿子呢?也刚上大学吗?”
“他?开学就大4了。他妈和我跟这小王八蛋说了,到了毕业就不管他。你说说现在这帮孩子什么都懂就是不明白事儿……还是闺女好,闺女知道疼人啊。”
随便你在任何两张桌子间都能听到这样家长里短的话,人们在好心情里对这样的聊天格外钟情,有一点自豪、有一点骄傲,还有一点儿女初长成的岁月感叹。
那段日子,每桌客人离去的时候,申五性都会站在门口真诚地祝福孩子们目送一家人离开,那些顾客也真诚地向申五性表达谢意。有的儿女看着菜谱上一句句祝福的话,忽然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有的父母看到儿子像个大人似的给他们夹菜、抢着付账心里百感交集,东方人在餐桌上的离别聚会绝不仅仅是为了菜肴那么简单。申五性目送着从店里走出去的一家人,为他们手挽手、手拉手的离开而微笑。
学生们开学之后生意不再繁忙,火锅店主提议两家人聚一次。席间他说:“除了饭菜,小申你还做了件好事。”我想,他的意思不光是对申五性表示感谢吧。
相信很多家里有上学孩子的人都会记得申五的店,记得这个夏天。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