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43节 国际油价飙升对中国经济之影响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近日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一度涨至每桶41美元,创下纽约商品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以来的最高记录。纽约商品交易所汽油期货价格也上涨27%,达到每加仑134美元,是1984年12月开始交易以来的最高价位。
造成国际油价持续快速飙升,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世界石油需求增加、原油库存减少、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保价、地缘政治因素及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行为等等,但最为重要的是控制着世界大部分石油资源的国际垄断资本操纵价格的垄断行为和国际投机资本的兴风作浪。当然,不管国际油价飙升的原因如何,不管这次国际油价飙升是否会带来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石油危机,但国际油价迅速上涨对世界经济的负向影响已经不可低估了。
不久前,西方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发表声明指出,高油价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隐忧。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涨,能够对美国经济长期增长产生重大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油价在一年内若上涨15美元,将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减少1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30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该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甚至指出,这个数字很可能被低估了,因为油价飙升还会使消费者及企业信心大跌,重挫消费和投资,间接损失恐难以估量。
也有报道指出,国际油价飙升将对美国经济复苏蒙上阴影。在美国,油价过高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放慢;油价过高还会导致物价上升较快,使得美国短期利率上升的压力明显加大;油价过高还导致美国国内石油产品价格连创新高;油价持续走高也加剧了美国的贸易不平衡,成为推动美国贸易逆差上升的因素之一。同样,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对欧洲、亚洲等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成了相当不利的因素,如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民众的消费需求下降、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等等。
那么,国际油价迅速飙升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几何?我国如何来应对呢?从石油消费的情况来看,中国石油主要消费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农业、商业和生活消费等部门所占的比重不大。与发达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不足美国的1/20、日本与欧洲1/15。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后中国原油进口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是快速增长。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每天的原油消费量,增长到44万桶,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35%,2004年这个比例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也有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中国石油的进口增长不仅会持续下去,而且供求缺口还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带动的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石化工业等的发展和中国汽车时代的到来,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将有增无减。在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缺口将分别为155亿~157亿吨和24亿~295亿吨,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分别为463%~523%和558%~621%,与目前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大体相当。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与冲击会越来越大。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内石油市场是垄断市场,国际油价上涨是不会立即反映到国内经济各层面上来的。根据中国石油的定价机制,原油基准价格是由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根据上月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离岸价格加关税而公布的。贴水或升水是由购销双方根据原油运杂费负担和国外油种的质量差价及市场供求等情况协商确定。
成品油价格则是以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市场一篮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作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然后是中石化与中石油公司在基准价上下浮动8%的范围内,制定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也是每个月调整一次。
也就是说,在国内成品油市场,对众多的用油企业或个人来说,尽管他们对油价的变化十分敏感,但是受国内石油定价机制的限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往往会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因此,最近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国内成品油市场暂时还不会出现市场所担心的涨价风暴。同时,在宏观经济调控趋紧的背景下,成品油价格调整已经成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相关的政府部门调整油价时会相当谨慎。因此,最近国际油价的上涨不会立即对国内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
当然,尽管国内成品油价格会滞后于国际价格变化,但假如原油价格始终居高不下,那成品油价上调是早晚的事。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首当其冲的是航空运输。比如,由于国际油价的暴涨,在五一节后的第一天,证券市场的航空股就遭遇到机构投资者抛售。据了解,国内航空公司总营运成本中航油仅次于航材居第二位,在可变成本中比重最高,达20%~30%,所有航空公司的利润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航油价格。因此,国际油价的上涨,肯定对国内航空业的影响巨大。
油价高企也会使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受到冲击。由于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加上航空公司普遍增收燃料附加费,一些企业的出口可能会无利可图,这就可能使得一些企业不再接受海外新订单,使部分工厂暂陷停产边缘。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也使部分石化企业毛利率收窄。如有从事油漆制造的化工厂商表示,原油价格近年持续高企,早已对公司的毛利构成压力,公司将密切留意油价走势。同时,在成本推动的作用下,石化产品价格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从而可能带动整个物价指数上升。
还有,尽管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会直接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因此,类似汽车等成品油消费行业受到的影响并非那样直接和巨大,但是,成品油价格持续上升,个人购车和驾车的消费挤出效应也会随之而来。如在韩国,由于油价上涨,不少人开始不开私家车而转乘公共交通工具。既然有车者都不愿驾车外出,那么不少计划购车者就可能放弃购车。如果这样,这对火热的国内汽车业来说会影响甚大。
可以说,对于高度依存进口石油产品的中国来说,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经济体,这次国际油价急剧上升,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了经济体系运行成本;增加能源消费开支比例,抑制其他领域的消费;它也可能推高与石油有关产品的价格,导致整个社会价格水平上涨。如何有效化解国际石油价格骤然上升所带来的风险,减轻油价对国内消费者、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我国要有新的应对之策。
如在我国新的石油战略中,重点应当放在如何全方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化解市场的风险;在于如何利用国家的政治力量增加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谈判筹码;如何减少对某一地区或国家石油的依赖,促进能源进口多元化;如何大力开发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如何加大对本土资源的开采力度等等。
总之,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国际油价可能会持续高企。对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中国来说,高企的油价对中国经济各方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冲击,我们面对问题应该尽快地找到应对油价高企的办法。
(2004年6月)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