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节 家世与生活环境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ldHCoase)对经济学的贡献及影响,虽然没有亚当·斯密的悠远,马克思的深沉,凯恩斯的广泛,但是他的经济思想同样也引起了经济学上的巨大革命。正像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科斯“为我们了解经济运行方式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参见瑞典皇家科学院1991年公告。
1910年10月29日下午3点25分,在英国伦敦郊区威尔斯敦一所两层楼的房子里,罗纳德·哈里·科斯来到了人间。尽管在现在威尔斯敦已经成了伦敦地区生产食品和机械的重要工业区和繁华的市镇。但是,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的笔下,威尔斯敦仍然是“世界上最井然有序”的一片田园风光。在那个时候的威尔斯敦,人们很难相信世界任何地方真会发生任何事:日本的地震,中国的饥荒,墨西哥的革命。放心好了,明天早上牛奶照样会放在门外台阶上。威尔斯敦在奥威尔的印象中简直是世外桃源:铁路两旁尽是野花,高大而漂亮的马儿在遥远的草场上徜徉。舒缓的溪流旁垂柳依依,苍翠的榆树放开胸怀,村舍花园里飞燕草和花儿……一切都在沉睡,做着英格兰那香甜的梦。而且这些美景不仅仅在于自然恩赐,而更多的是经过人们辛勤劳作与修整,迷人地散发着人类汗水结晶的芬芳。这些人造景物幽雅而天衣无缝地跟天然环境融为一体,渗透着祖先们的生命和大自然的韵律,此景此物,对幼小的科斯来说亦是大自然赋予的最好礼物。科斯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心灵的陶冶,性格的培养,养成了他的淳朴、真诚和对自然酷爱的习惯。也正是这种自然纯朴的心灵,一直促使着科斯对真实的经济活动研究持有执著的追求。同时,和睦融洽的家庭环境也成了科斯茁壮成长的摇篮。
在科斯童年的回忆中,他的家庭不像马歇尔(AMarshall)那样出身于书香门第,也不像凯恩斯(JMKeynes)那样出生在经济学世家,更不像庇古(APigou)那样出身望族显贵,他的家庭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英国家庭。父亲是邮局的一个电报员,母亲也曾经在邮局工作,但结婚后辞去了工作。参见科斯学术自传《一个经济学家的思想演进与发展》。科斯的父母早年辍学,他们都在12岁时离开了学校,但由于工作的需要以及他们本身的努力,科斯父母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化程度。不过,像大多数普通市民一样,他们对学术方面问题通常是没有多大兴趣的。他们也像大多数英国人一样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他们并非像现代英国人那样爱看而不爱参与。他的父母喜欢参加各种不同的体育运动。科斯母亲喜欢打网球,甚至高龄时还是宝刀不老,经常出现在运动场上。科斯的父亲年轻时玩足球、板球和网球,老年爱玩草坪滚木球,而且还是一名好球手,他经常代表当地体育团体参加一些比赛,并且常常获胜而归。科斯的父亲还为当地报纸及《滚木球新闻》写有关滚木球方面的文章。在这种融洽自由的家庭环境中,科斯不仅从小得到了父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斯天马行空般的思维习惯。这些都为科斯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年时代的生活
少年时代的科斯像普通男孩子那样对体育运动也有极大的兴趣,但他的主要兴趣总是放在学习方面。因为科斯是个独生子,在童年的岁月里,他没有像有众多兄弟姐妹的孩子那样享受儿童成长的快乐,他经常是一个人独处,但他从不感到孤独。也正是这样的独处,养成了他从小就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他能在同一事件中扮演不同角色。例如,科斯在下国际象棋的时候,能够乐于轮流扮演下棋的每一方,而由他自己指挥对弈。还有,他很小就开始从当地公共图书馆借书阅读,尽管这些阅读得不到人们的指导和做到有选择,但是科斯通过大量的阅读却打开了一个个知识的世界,这些自然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科斯看来,在他的学术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既未能给他任何学术观念指教,在书籍阅读方面也不能给予他具体帮助,但是每当科斯需要他们的时候或科斯有困难时候,他的父母总是会竭尽全力地支持他和帮助他,让他渡过一次次难关,克服一次次困难。而且他的母亲培养了他为人诚实厚道的品格。而这些品格是每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正如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奈特(FrankKnight)教授所说:“科学的基本原则(真诚或客观性)本质上就是一种道德原则”。奈特:《自由与改革》,美国自由出版社,1982,第244页。科斯努力遵循他母亲的教导,并且一生中一直坚信他父母亲给了他创作的力量与源泉。在科斯童年的记忆中,他母亲心目中的英雄是鄂茨上校。鄂茨和斯考特从南极考察回来,鄂茨发现他的病妨碍别人,他就告诉他的伙伴们他要出去散步。鄂茨是在暴风雪中走出去的,但他再也没有回来。参见科斯:《我的经济思想演进》,原稿为英文未刊稿。这件事对科斯影响很大,他总是会感到一个人不应该让别人讨厌,应该与人为善。所以,以后科斯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或是与学界交往,他都能与他有关系的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是现代社会个人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科斯也不会放弃原则而去附和他人。正如科斯自己所说的,他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经济制度的运作,获得其真理,而不是支持某些观点。而且在评论他人的观点时,我总是设法理解他们的观点是什么而不要误解之。我决不对由于欺骗而获得的胜利感到兴趣。”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第360页。
在科斯11岁的时候,他被父亲带到一位看骨相的人那里。那位看骨相的人不是根据科斯的颅骨形状,而是根据他的行为导致的印象,从自己的相书所列各种各样的个性的概要找到了科斯个性的说法。骨相先生说:“罗纳德·科斯少爷,你聪明颖慧,而且你知道自己这一点,虽然你可能倾向于低估你的才能。”“你不会像一条有病的鱼那样随波逐流……你分享巨大的精神力量,而又不会成为别人手里的一种被动工具。虽然在看到你自己有优势的地方,你可以和其他人工作,也可以为其他人工作,但是你更倾向于自己思考和为自己工作。不过,决心稍大一些可能对你更有利。”在最后的评论中,他建议科斯今后的职业最好是:“科学和商业、银行、会计,以及园艺和养鸡为业余爱好。”对他个性补充了一些评论:“需要充满希望、信任和专心——不适合于商业生活中侵略性、竞争性强的方面,或许更加积极的雄心可能有益。”骨相先生也注意到科斯的行为太小心谨慎了。王宏昌编译:《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87~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145页。因此,他也根本难以预料这个腼腆的小男孩有一天竟会是一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科斯在小的时候,他的腿有点毛病,医生认为他需要在腿上加上铁件。于是,他只好进入当地的残疾人学校。这种学校是由当地地方委员会办的,同时还招收精神上有病的儿童。因为在当时,这两类学校的有些课程是相同的。科斯现在已记不清楚在那里学习的课程。他现在能记忆的是有一段时间教过他们编织篮子,即学会一门社会谋生的手艺。对科斯来说,要能熟练地掌握一门有用的技术是十分不易的。
由于就读残疾儿童学校的原因,科斯错过了通常在11岁时去参加地方中学的入学考试的机会。不过,科斯的父母并没有就此放弃努力,而是尽力地帮助科斯学习。在科斯12岁的时候,他被允许参加中学奖学金考试。对于这次考试,他已经记不得太多,参见科斯:《我的经济思想演进》,原稿为英文未刊稿。现在惟一记得的事情是在口试时,把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中的一个人物称为麦克伏里奥,引起了人们的哄堂大笑。但这个失误不是考试的关键,也没有影响他入学,科斯被授予了奖学金并且进入了当地著名中学——契尔伯文法学校。进入契尔伯文法学校是科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里正规和良好的教育,为科斯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英国教育制度,进入公立学校的儿童在11岁之前受小学教育,然后一直到至少16岁,受中学教育。而中学又分为文法中学和现代中学两大类。现代中学只为大多数的学生提供有限的教育,文法学校则为25%成绩较好的学生将来投考大学做准备。这些文法学校一般都源远流长,像伊顿公学创立在1440年。这些学校特有的气质在19世纪就已形成。那时候大英帝国正在扩张,大批的新殖民地需要信心十足的“精英分子”去治理。为了保证能提供可以令学生们前程似锦的一流的教育,这些学校的入学条件定得非常严格。在文法学校里不仅提倡严格的学业教育,而且强调人格的训练。教堂是学校学生的聚焦点,集体竞赛跟上课同样重要。为了让学生学习领导才能,纪律都是由年纪较大的学生负责训练。而且大多数文法学校一直是寄宿学校。
可以说,科斯在契尔伯中学学习,无论是学识上,还是人格的培养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学识上更是如此,科斯特别记得他们的地理教师查理·休斯顿,他将魏根纳的大陆漂移假说介绍给他们,他还带他的学生们去听皇家地理学会的讲演,其中有一次关于河流弯曲的讲演,介绍了地球转动对河道的影响。这些在书本中,在一般的中学中是无法学到的。1927年科斯参加并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历史和化学成绩都优异。进入大学,踏上新的征程,一次次的机会在向他招手。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