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企业“DNA”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DNA是所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体亲子间的相似性和继承性,也就是所谓的遗传信息 都 贮存在DNA分子中。
企业的“DNA”是说你这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本质,是你这个企业在变化的市场中处 于基本不变的核心。担当这个重任的只有企业使命。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使命是责任。这种责任是重大的、历史的、沉淀在企业血脉之 中的。
1999年我参加了一次环球航行。
我们乘坐的商船“腾河”号在德国汉堡港恰巧同台湾长荣公司的“安德卫普”号集装箱船靠 在同一码头。台湾商船的水手长老家在大陆山西运城,他听说我曾从军二十余年,专门跑来 找 我聊天。他告诉我,他父亲是国民党的中级军官,有件事让老人家疑惑了一辈子:国民党几 百万军队,怎么呼啦啦一下子就被共产党打败了?
其实,对这个问题,国共两党有许多结论性解释。就我个人来讲,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认 识也在不断修正。我以为,共产党的胜利,在于它一以贯之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这是共产党 的根本。无论是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还是江泽民时代,为人民服务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没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个灵魂,中国共产党还能领导中国人民吗?
企业同样如此,企业的使命是企业生存的基石。
企业的使命和正确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所谓经营理念是对“公司为了什么而存在、真正使 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明确回答和坚定信念”。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提出“企业应以加速社 会繁荣为使命”,认为“经营者不应该凭权势与金钱作恶性竞争,而应以建设公平合理的社 会为责任”。美国一些企业家则提出“紧靠用户、顾客至上、竭诚服务”等信条。有的企业 认为“企业的最基本的使命,是把物美价廉的产品充分地供应社会”,“而利润则是更好地 实现企业根本使命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决不能本末倒置”。
企业实践证明,正确的经营理念,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崇高的使命感和奋力工作的干劲。正 如人做任何事情都有目标一样,企业进行任何经营活动也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使命目标。
使命没有好坏、高下之分,重要的是要一以贯之地奉行,要保持企业使命的一致性和永续性 。美国运动服装生产商耐克的使命是“享受毫不留情摧毁竞争对手的乐趣”。这也没有什 么,因为它也取得了市场胜利。相反,美国安然公司的问题,也与它不能一以贯之地奉行自 己的使命有很大关系。
没有永远的市场,也没有永远的产品;对企业来说,更没有天生的百年老店和世界500强。 我们如果以进入世界500强来定义企业成功与否的话,结果则非常明了:并不是哪个行业行 、哪个行业不行。正如我们前面说到的那样,按中国人思维方式,我们自家门口的“杂货店 ”(沃尔玛),卖快餐的店铺(肯德基、麦当劳)都可入世界500强排行榜,我们为什么不行?我 们借用中国 古代司马迁的话说:“将相宁有种乎?”因为在世界500强中,丰田是从生产织布机起家, 宝马 是从生产三轮车起家,诺基亚起家是木材加工。今天中国市场的一些成功的企业同样如 此:力帆集团是从图书批发商开始创业,吉利集团从走街串巷照相起家,温州的正泰集 团 是从小修鞋匠开始。用开、复工面积算,2003年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商万科股份公司创业 初期倒腾过电器,全球最大微波炉生产商格兰仕是从加工鸭毛、生产鸭绒产品开始,浙江娃 哈哈是从卖冰棍开始创业。
一个创业的企业家和企业,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奶酪” 的。用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话说,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但成功的企业,不可缺少价值设计,企业的价值设计就是企业的使命,而使命是企业的“DN A”。
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冯仑先生2002年在谈到中国目前已经成功走过二十年的企业时说:自诩为专业董事长、造就了几个地产大鳄的万通地产主席冯仑 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就在于你对名利的看法,你对世界的看法, 你 对金钱的看法。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发现,研究现在中国20年历史的企业家,能够活到现在 、做得非常好的,大部分对钱的看法非常接近,他们内心离钱很远,离事业很近。但是这个 事业,往往是大家认为比较迂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就是使命感。使命感是 什 么呢?三句话,第一是没事找事;第二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最后一条,就是自己的 事不当事。竞争的最后,是价值观的竞争,而最终的核心就是使命。
经过几起几落,目前依然是世界IT界巨擘的IBM,是在第二代掌门人手里才有明确的使命诠 释的。1962年,小托马斯?沃森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一个企业和它的信条》,书中写道: 我们可以详细认真地思索一下影响一个企业进步或退步的各种原因,技术、偏好的变化, 时尚的变化,它们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没有人能够反驳它们的重要性。但是我怀疑它们本 身是否真能起决定性作用。我认为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差距经常可以归结于这样一个 问题,即这个组织是否完全调动了其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激情。它做了什么来让员工们找 到共同的目标事业?在经历一次次的变动时,它是如何长期保持这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感的 呢 ?分析任何一家存在了多年的大企业,我想你都会发现客观存在的适应性不是归功于组织形 式、管理技巧,而是归功于我们称之为“使命”的力量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对员工的巨大凝聚 力 。这就是我的理论:为了生存和取得成功,任何一个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使命作为所 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接下来,我认为企业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单一因素就是要忠诚地拥护 这些使命。最后,我认为,为了面对世界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企业要作好准备,调整除了这 些 使命以外的任何东西,但对这些使命则要终其一生地坚持。换言之,比起技术或经济资源、 组织结构、创新和调配来说,一个公司的基本生活观、精神活力和驱动力与它的成功有着更 密切的关系。技术等因素对成功也起很大的作用,但我认为,公司员工是如何坚决拥护和忠 诚执行公司的基本使命要比它们都更重要。
日本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先生这样诠释松下的使命: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摆脱贫困,造福于国家和人民,我想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用了不到十年时间,把一个行将倒闭的小厂做成了世界上的行业龙头 ,中集集团孜孜以求的是“国强民富”,并把它作为企业的使命。
中国证券市场第一蓝筹股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中集集团上市十年,麦伯良担任总 裁十年。其间,沪深股市上升(2003年6月30日)200%,中集集团成长(复权)1500%。也就 是说,十年前用1元钱购买中集集团股票,到2003年成为15元钱。 沃尔玛成功的企业使命是,以小镇为本,让消费者买到便宜的物品。所以,它的销售口号就 是:天天低价。
二十年来我知道有几位行业成功的企业家,柳传志、张瑞敏、倪润峰等等。仔细琢磨,你会 发 现,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并不是把他们的产品作为企业营销终极目标,而恰恰是把企业的使 命和企业的精神作为企业营销的目标,比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联想的“人类失去联想 ,世 界将会怎么样”,长虹的“以产业报国”。实际上,你如果单看这些,你并不知道他们企业 是做什么的。
但这就是他们企业的“DNA”。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