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衍生工具的陷阱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林奇和巴菲特对于衍生工具,所持的态度均相当审慎,甚至认为应该立例取缔。笔者亦认为这类衍生工具的回报虽然很高,但其风险同样高得令人惊怕。投资者经常要面对资本损失,在不公平的情况下与庄家(发行商)竞争。衍生工具与股票投资不可相提并论,就投资股票而言,好的管理层可以创造财富,令一家上市公司赚钱,再派息予股东。因此,股东毋须整天望着股价的升跌而为生活盘算。可是,衍生工具却与股票的市价挂钩,能否从衍生工具赚钱,绝对是望天打卦,被市场牵着走。
期 指
举个简单例说,现时购入一张恒指期货,所需要付出的按金是5万港元。小投资者在买恒指期货(俗称期指)时,很多时候都是以单向的投机心态去买入或沽空,而市场的波动往往令期指较恒指出现溢价或折让,这些溢价或折让,被大户利用,来猎取你手上的“小鸡蛋”。
大户的做法是利用实货进行套戥(套利),赚取“高水”或“低水”所产生的利润。做法并不复杂,但所牵涉的资金较大,例如有大户买入100万股的盈富基金(2800),涉及资金约1,320万港元,同一时间又可抛空20张期指(按金100万港元),风险已经完全抵消了。这操作能够赚取的可能是期指所带来的五十、六十点溢价,同一时间也能赚取盈富基金的派息。例如以20张期指,以50点的溢价计算,则可获利5万港元,一个月的回报率为0.35%,即年回报率为4.2%,尚未计算持有盈富基金的派息(年计算接近2%)。所谓大户很多时候是金融机构或投资银行,由于资金庞大,成本便宜,水到渠成,容许他们进行这类套戥活动。
当期指出现五十、六十点折让时,大户亦可同样进行套戥。做法是抛空成份股中大市值的股票,同时购入期指,赚取差价。大户要借现货抛空并不困难,如果你的股票按给银行或经纪行,称作“做孖展”(Margins),银行或经纪行便有权将你持有的股票借予别人抛空,赚取手续费用。倘若你的股票只是放在银行而没有借钱,理论上,这类被托管的股票是不可外借的。但有大银行却想尽办法,用豁免托管费为利诱,游说顾客同意银行有权“处理”其托管的股票。名义上是“处理”,但同意书上列明银行可将托管的股票外借予人抛空。其实,大银行或金融机构时刻都在垂涎你手上的“小鸡蛋”。
期指成交日趋活跃,未平仓合约经常超过10万张,涉及按金超过50亿港元,以杠杆13倍计算,套戥现货市值高达650亿港元,比每日股市的成交还要大上数倍。因此,每逢月底结算前,股市往往出现较大波动,恒指可以在数日间上落数百点。2004年8月20日,恒指的收市为12,376,其后6个交易天,恒指上升至期指结算时的12,877点,总共上升了501点。若然是抛空期指的话,在6天内,每张期指要赔上25,050港元。2004年9月份期指结算时,恒指亦出现急速的大幅波动。结算前的4个交易天,恒指在外围股市风平浪静的情况下连续下跌,共下跌了330点。临结算前股市的大幅波动,可能与期指的“好仓”或“淡仓”有关。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