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管理层的审核(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以营业额计,华能较大唐及华电在规模上都大得多;从纯利率角度来看,华能国电2004年上半年较2003年同期下跌了3个百分点,这就是因为煤价上升令成本增加。根据兖州煤所公开的煤价数据,2004年上半年每吨煤的平均现货售价(spot market)比合约价为高,上升至人民币223.6元,比2003年上半年的平均现货售价人民币166.27元高出34.4%,所以华能2004年上半年的溢利饱受煤价上升的冲击,只能录得8.6%升幅,远远追不上营业额23.3%的增长。2004年第三季煤价的升幅更加凌厉,比较2003年同期上升了66.5%,达到每吨人民币276.9元,高煤价是华能的致命弱点。华能刚宣布2004年第三季度业绩,纯利下降17.7%,跌至人民币13.28亿元,同期营业额却上升了35%,产电成本却上涨了54%,反映出煤价飙升的结果:第三季纯利率从上半年的19%下降至15.8%。
华能管理层过去太依赖现货市场的煤供应,忽视煤价的升幅,没有与产煤商签订长期的供应合约,没有做好风险对冲,没有提前分散投资水力及坑口发电。
单靠成本控制,华能是无法抵消煤价上升的压力。2004年下半年以来,管理层先后与6家煤炭供货商签订中、长期供应合约,包括:神华、阳泉、华亭、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及山西晋城等。这一连串合约,能否保证华能可以优惠价钱购入全部所需电煤,仍是未知之数。
管理层亦积极加强进口煤的工作,为了提高海运协调,公司斥资3.95亿美元购入16艘干散装货船。2004年10月华能又向母公司以人民币20亿元,购入四川水力发电厂及甘肃比邻(坑口)煤矿发电厂。这一连串的措施都是致力降低电煤的成本。
笔者认为2004年第三季,是华能面对最恶劣的时刻,中国煤的蕴藏量丰厚,电煤供应不足,在于交通运输设施不足。世界各地的煤蕴藏量亦相当庞大。自2003年以来,高煤价已令不少煤商积极增加生产,其中以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增幅最可观,澳洲、南非及哥伦比亚都相继增加出口。笔者相信,2006年煤价可能会大幅回落,届时华能的成本压力应可获得纾缓。
(二)高利率的影响
2004年,华能大量扩充,增加装机容量,负债因此可能大幅上升至人民币290亿元,利息支出相应地增加,直接打击华能的纯利。如果利率上升一厘,华能每年的利息开支将要额外付出人民币2.9亿元。相比之下,利率上调带来的压力,总比煤价上升所带来的轻。2004年,华能购买的电煤超过人民币120亿元。煤价上升10%,华能便要额外支出人民币12亿元。
(三)2006-2007可能出现电力供过于求
1993、1994年中国经济过热,电力出现短缺,触发大量新发电厂的投资,结果在1998、1999年全国出现电力供过于求,电价于是下降了。所以华能在1999年的纯利,相对1998年只有1.5%的增长,华能能够抵消供过于求,有赖于增加电力装机容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薄利多销。
表26显示华能在1999年的电力销售达到380亿千瓦时,比1998年增加35.7%,但营业额只是比1998年上升29.8%;两者增幅相差6%,反映当时的售电价格是下跌了。不过纯利尚有1.5%的增长,证明华能在逆境时,有成功的应变方法。
2004年华能大量扩充装机容量,其他的电厂也很积极地添加设施,估计到2006年中国电力生产又会出现供过于求,但根据1998年及1999年的经验,届时华能会利用其扩充得来的装机容量,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应付2006年可能出现的逆境。如果国际煤价在2006年出现大幅回落,华能的产电成本预料可相应降低,增加供电的竞争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