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策划的运作过程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策划包括从构思、分析、归纳、判断一直到策略拟订、方案归纳、事后反省与评估过程这几个阶段。简言之,策划就是企业的策略规划,是企业整体性与未来性的策略,是企业完成其目标的一套基本程序。
策划是一个系统工作,按照一定的科学的合理的程序进行策划,也就成了策划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策划要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按照一定的步骤、章法去思考问题,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做。人类构思的过程:运用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产生构想,好的构想就成为创意,而有目标的,可实现的创意就变成了策划。
科学的策划程序应包括锁定目标、设计方案、实施方案以及效果评价与反馈等步骤。
设定问题(课题)与目标
策划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任何一个策划案的产生,无不是针对组织的某个问题或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目标。因此策划的第一个必要程序就是设定问题与目标。
清楚而准确地设定目标,是整个策划活动能解决某个问题、取得某种效果的必要前提,也是评价策划案、评估实施结果的基本依据。
在实际策划中,有些情况下目标是很明确的,例如调查策划的目标基本上都是预先给定的;但是有些情况下问题与目标就不是那么明显,需要策划人自己去挖掘、去归纳。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需要事前的调查,调查的详尽程度随策划的复杂情况而定。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的并不等于目标。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将目的以一定的方式标识,即是目标;目标具体化、数量化,则可增加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因此,目标的设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要明确抓住你所策划的主题,抓住重要问题,注意细节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一些具体存在的客观困难,发现问题的存在。
策划环境分析
策划不能脱离客观条件,为此,策划者就应当尽量地调查、把握策划对象:即多看、多听、多问、多查。多看即深入现场,亲自搜集情报;多听、多问,就是多接触,了解与策划书有关的各方人士的意见、期望和想法,深入主观与客观环境,做到对有限情况的真实了解。
策划环境分析对于策划过程的重要性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策划的环境就像是要将策划这条鱼放进去的池子的整体状态。如果池子里的食物总是充足的话,即使这条鱼不很强壮,它也能够生存下去。如果不管它是泥水,还是盐水,随随便便地就将鱼放进去,那么它就死定了。放“鱼”之前,根据“池子”的状态决定放不放“鱼”,放什么样的“鱼”,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论中的目标规划理论认为,组织为达到预定目标,制定最佳方案应按图2-1所示进行。
图2-1 制定最佳方案的模型图
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策划,环境分析就相当于设立约束条件,包括资源约束、组织约束、法律约束等各种环境约束。预先对策划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各种可能的约束条件,是拟定实际可行策划方案的前提条件。
斟酌课题、创意与构想
策划环境分析之后,紧接着就进入策划的核心阶段,即产生构想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最能体现策划人创造性的阶段。
策划人首先要确定策划的大致方向,也就是在地基上完成钢筋的骨架。而这个骨架是否坚强,依赖于地基的稳固程度。也就是说,策划的大致方向是围绕目标与问题,结合环境因素而确定的。能否准确发现问题、设定目标,决定策划方向的准确性。
确定大体方向之后,就该是策划人的卓越创造力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创意的发现亦称发想点子。所谓发想,就是各个零星的情报组合,基本情报或信息,不外乎包括发想者头脑里面已经以某种形式储存累积的知识、经验等加上由外部所带来的新闻、联想、暗示、事实等两者相结合,将这些通过个人或策划小组的加工、变形、取舍、组合而产生着想点,从而酝酿出创意。这样,策划的核心—— 构想就初具轮廓了。
之后,构想在策划人头脑中进一步清晰,进一步成形,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构想。到此,策划的基本结构已经构筑成功,“建筑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
制作具体计划、日程安排
设计、制定策划方案是策划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实现目标是设计所有方案的共同目标,这就要求方案的设计是围绕如何实现目标而展开、锁定,设计具体行动的手段、途径和方法,设计方案时应考虑诸方面因素,明确目标与具体方案的区别。
具体行动计划的设定使构想变成详细的计划,从而使策划由策划人头脑中的“想法”变成具体的、可行的“方案”,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使策划初具现实的意义。
制作计划和日程表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具科学性、严密性的工作。特别是预算的准确性,很能反映策划人员的水平与工作的细致程度。
一项策划的具体计划安排越详尽,预算越准确,就越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从而越具有说服力。
整理策划书
这里所说的策划书是指最终策划书。实际上,从策划人的最初构想开始,策划书的制作工作即已开始,只不过那时的“策划书”存在于策划人的头脑中而已。随着构想的细化,策划书也初具雏形,内容也渐渐丰富,直至最后水到渠成成为完整的策划案。
在策划书中要罗列出设计好的几个方案的各项内容,以供下步选择方案时作出科学细致的评估、编写策划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策划书的写作文字要简明扼要,逻辑顺序合理清楚,主题鲜明,同时辅以必要的视觉化的说明,如图表、实物照片、设计模型等。
另外,策划书应内外有别。对内主要是供上层领导者参考,内部策划书要考虑策划实施时与政府、公交、相关组织团体、法律等方面的关系,核心内容应放置在内部的策划书中。外部策划书是非绝密的,要求外部策划书的编写,要把握好泄密的度,既要让对方对策划产生兴趣,又不至于泄露机密。另外要多为对方着想,体现互惠原则。一般的策划书包括:封面、序文、目录、策划宗旨、策划方案完成时间、内容、预算表、进度表、有关人员职务分配表、策划所需物品及场地、预测效果、策划相关资料及其他注意事项等。
组织实施
策划不是为了策划而策划,而是为了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如果策划仅仅停留在策划书的阶段,那么它也就仅是供人观赏的摆设而已,不具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日本策划专家江川郎认为,所谓杰出的策划是:杰出的创意×实现可能性=最大的期待效果。可见,策划单有杰出的创意是远远不够的,策划的效用最终表现在它的实施上。
有些学者常把提案与组织实施分成两个阶段分别加以说明。其实,从策划人的角度来看,从提案开始,策划即已进入实施阶段,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提案若不获通过,实施即无从谈起。如果将两者分开,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似乎提案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审查工作,而实际上因提案未获通过而被束之高阁的策划是很多的。
效果评价与反馈
这一最后阶段包括两种可能情况:第一当策划案未获通过时,策划人应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据此调整策划的结构和具体内容,以期以后再次提案时获得通过;第二当策划案获得通过并付诸实施,而实施结果不佳或偏离预定方向时,应随时根据反馈信息做出调整,使策划按预定轨道取得预期效果。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