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策划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策划是一种跨学科的行为,因此作为策划人就应该具有综合能力。这其中具体包括: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调研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整合能力和执行能力。
创意能力
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谁不研究市场,谁就将在商战中败北,而要在商战中取胜,最大的法宝就是创意。
创意是脑力的创造性思维,是人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异于他人、并导致新颖而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创意是镶嵌在创造学、投资学、思维学、经营学、预测学、心理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创意之花处处争奇斗艳,芬芳袭人。要想懂得策划,必须懂得创意。
创意作为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总和。它不是一般性的思维活动,而是一般思维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事物的本质发展、发展规律和事物的相互联系更系统、更深刻、更全面、更新颖的发现、理解和把握。
创意是企业策划人心智的最高体现,是企业策划人驾驭知识、驾驭信息的整体能力。创意能力首先要求,策划人必须运用形象思维描绘出企业策划全局的框架,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企业策划的概要,并能够充分把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各种可以动用资源的变动趋势和发展趋势。
创意如同建筑中的框架结构,是企业策划的重要因素。创意是否合理,将决定企业的成败。例如,微软公司在1998年对陷入危机的苹果电脑公司注资1.5亿美元,使昔日的竞争对手的险情有所缓解,这一创意震惊了世界的同行。那么,比尔•盖茨的这种做法的意义何在?
首先,他的这种创意旨在使微软公司在商业性竞争中寻求新的能量补充。毕竟,苹果公司曾经是一家辉煌的电脑霸主,尽管元气大伤,但其潜在势力仍然不可低估,况且,许多电脑公司在苹果公司乏力的时候,谋求与其合作。而微软公司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如IBM公司、Oracle公司、Sun公司,特别是网景公司都在借助和苹果的合作来与微软公司明争暗斗。因此,比尔•盖茨的这种创意,有可能提高微软公司经营的安全度。
其次,如果苹果公司彻底垮了,那么微软公司操作系统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约92%。按照美国《反垄断法》规定,如果某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定标准,而且市场中无对应的制衡产品,它就要面临反垄断方面的调查。一旦苹果公司不存在,按反垄断法,微软公司就要受到美国司法部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质疑。如若这样,微软公司为这场诉讼要付出的费用将大大超过它能从苹果公司让出的市场份额中赚取的利润。
第三,在网上浏览器方面,由于网景公司捷足先登,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微软公司一直在暗中寻求机会,试图夺回自己在网络电脑方面的优势。现在,由于与苹果公司的联手,微软公司就可以将自己生产的因特网搜寻器附装在每一台苹果电脑的包装盒里,用户如果想用网景浏览器,就得自己去买软件,自己安装,很不方便。这就为微软公司的因特网搜寻器增加了竞争获胜的 筹码。
最后,比尔•盖茨的创意还在于拉苹果公司入怀,以缓解其他大的软件公司联手开发的Java程序语言所造成的威胁程度。
可见,作为策划人,创意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
创新能力
策划与创新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任何高明的策划都离不开创新。
市场变幻莫测,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策划者必须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敢于承担风险,不断创新。惟有及时抓住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者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策划者的,即使你本人不是一位非常有创见的策划者,也应善于发现和运用别人的创造力。因此,可以说创新意识是现代策划者的基本意识,创新能力是现代策划者的最本质的能力。创新既不是想入非非,也不是关起门来苦思冥想所能得到的,重在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虽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的天才所有。
根据现代策划的特点和要求,作为一个出色的策划者,要想策划出超凡脱俗的经典方案,最为主要的是要冲破旧的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尤其应摆脱以下几个不良因素的制约和束缚:
1. 破除畏惧心理
人的创新活动在本质上是传统的,而传统的东西又总是比较强大的。这就特别需要策划者去克服畏惧心理,一往无前地去拼争,在强手如林的策划世界中争得一席之地。
2. 克服习惯势力
思维定势的积极面在于保持思维活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表现为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思路的流畅;其消极面在于阻碍人类思维的灵活性,反映出思维活动的惰性和呆板,表现为思路的陈旧和狭窄。一个策划者只有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才易于形成正面的判断,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3. 相信自己,打消自卑
在创造难题面前,人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创造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创造活动的难度,过分相信已有的原理或结论。
在真正的创新活动中,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也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只要相信自己,敢于向权威和现实挑战,善于思考问题,不怕失败,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4. 摆脱怠情,勤奋自励
从历史上看,创新总是与勤奋者、勇敢者为伴。那些贪图安逸而不肯吃苦,缺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顽强精神的人,从来就没有成功的。对策划者来说,在仰慕创新者的辉煌战果时,切莫忘记其过程的艰辛。要知道,创新者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成功,都是血汗铸成的。策划者只有以不畏艰险的胆量和毅力,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挑战,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尽心尽力地去参与社会竞争,才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被西方传媒誉为“蓝色巨人救世主”的IBM公司总裁路易斯•格斯特纳的创新能力使得IBM重振雄风,取得辉煌的业绩。
绰号“蓝色巨人”的IBM公司,鼎盛于20世纪80年代,曾经雄居于《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的第二位,长期以来IBM执世界计算机产业之牛耳,被视为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国家竞争的堡垒。但是,进入90年代,整个计算机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少数大公司垄断技术、瓜分市场的昔日美景已经散尽,个人电脑和工作站技术发展迅速。但IBM公司没有及时进行创新,仍然固执坚持以大型主机系统为核心的经营战略,错失良机。从1991年开始连续三年严重亏损,1993年更是创下了美国企业年度经营亏损81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股东的信心严重受损,股价一路下泻,从1987年的175美元跌到1993年的41美元的最低谷。美国舆论称之为“国家的灾难”,就连刚上台不久的克林顿总统也对此深表惋惜,这时的IBM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前任总裁埃克斯引咎辞职,而路易斯•格斯特纳临危受命,接任IBM公司总裁职务。
这位靠经营香烟和快餐起家,对计算机外行的人,正是靠着不断的创新,使IBM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他认为IBM公司最需要的是一种远见,而这种远见来自于创新。他在接任总裁后,对人事、技术、营销、合作等各个方面进行破旧立新。经过4年的努力,1997年IBM公司的营业额为785亿美元,取得68亿美元的税后净利润(IBM公司易主的1993亏损81亿美元),股价也达到了空前的185美元的水平,比最低的1993年翻了4倍。由此可见,创新与不创新的差异。策划人就应该具有捕捉信息和不断利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