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社交礼仪的特点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社交礼仪是社交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交活动的某种表现和活动方式。因此,社交礼仪的特点,归根到底是由社交活动的特性、内容和任务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社交礼仪行为和活动都具有如下特点:
规范性强
就是无论个人服饰、言谈、举止、行为,还是活动的操作方式、程序安排等,都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也就是具有广泛的认同性。这是社交规范性强的集中反映。
形式性强
社交礼仪活动有较稳定的若干方式和形式,如会见、会谈、访问、宴会、联谊会等。而且每种方式和形式都有基本运行模式和程序,讲究外在的表现形态,追求一定的形式效应。即使个人的社交礼仪行为,也十分注意形象效果。当然,形式性强,不意味着就是形式主义。一定的形式总是为一定的社交内容和任务服务的,讲究科学性,也应当注意实际效益。
等级性强
社交礼仪总是根据不同社交对象、不同关系、不同社交任务和内容,确定不同的礼仪活动的等级、规格、规模。还涉及礼仪活动举行的地点场所,以及参加者和主持人、主办单位、礼仪活动的具体安排等。不同级别的社交活动要求有不同的礼仪规模,这是二者相统一的,级别越高、礼仪的形式越近于庄重、严肃。
策略性强
作为方式和手段,社交礼仪一般都注意策略性。这种策略性表现在对礼仪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和时机的选择上;表现在对不同社交对象采取不同礼仪方式,系统考虑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社交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甚至采取某种打破常规礼仪等级和规范的方式,破格“礼待”。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交礼仪是以“适合得体”来表现其策略性的。不仅是在社交礼仪活动,就是在个人服饰、言谈举止行为举措上,也十分讲究礼仪和策略性。社交礼仪策略性较强是由社交活动策略性强所决定的,较之一般性礼仪,社交礼仪更富于理智性、智慧性。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