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大企业病”与企业供应链竞争(8)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可以讲,这是一条被实践经验屡次证明的颠扑不破的朴素的真理。
就营销先生和营销学生二者的关系而言,做市场的营销学生是成为营销先生的前提,做市场的营销先生是做市场的营销学生的结果。“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只有当好营销学生,才能当好营销先生。
任何营销领导者,无论他(她)采取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也无论他(她)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只要他(她)想获得成功或者不被自己已经成功的光环所束缚,他(她)就必须一如既往地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与智慧来自于何处,并且自觉地依靠这种力量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其他什么上面某某领导的力量,来规划好自己治下的营销工作。
所以,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营销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把自己看成一个虚心求知的学生,谦逊执著,虚怀若谷,胸襟坦荡,怀有一颗平常心,才能真正地当好营销先生,并做出一番值得回忆值得传播的营销成就和事业。
我们再看看,依营销者语言来说,毛泽东无疑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营销大师,他营销史上的代表作就是策划了新中国、营造了一个红太阳。
笔者总结其营销策划成功的力量和智慧恰恰源于诸子百家之中。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就是—— 
第一要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第二是开调查会。我在湖南和江西等地搞调查,找的就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了产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他们给了我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
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就是我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态度是恭谨而勤苦的。
而我们有如许的营销人,当上一官半职,就染上官场上所特有的种种官僚气和为官之丑态,而且公司越大、品牌越响、职位越高,做到了分公司经理或大区经理,其表现却越来越重,这大概也是一种大企业病吧。
大致说来,这样的人有以下几种—— 
1高高在上,不善于了解下情,不善于市场调查,不善于研究分析营销对策,而是下车伊始,一头扎进星级宾馆,哇啦哇啦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种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的。
2自以为是,经验主义至上,总是抱着“我以前在某某公司、在某某市场干得如何如何好”,因而不虚心,不平易近人,底下的话不认真地听,也听不进去,不顾市场实际,“言必称希腊”,照抄照搬,蛮横专断,胡乱指挥。
这种人恰恰数典忘祖——中国市场太大了太复杂了,甲地好使乙地就不一定好使。
3不懂装懂,指手画脚,处处摆一幅官相,颐指气使,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到一个市场去,不以平等待人,代之以粗暴作风,动辄破口骂人,大耍老爷作风或太太脾气,还头脑简单地认为距离产生威严。
这种人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最不受市场欢迎,表面上前呼后拥,如接钦差大臣,背地里怨声载道,如送非典瘟神。
4不学无术,耻于下问;夸夸其谈,处处唯上;弄虚作假,文过饰非,惯于瞒哄。
这种人的种种表现,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为其画了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市场调查不行,销售钻研不进,糊里糊涂,混混沌沌。
这种人用时下营销圈子里一句流行的词颇能说明问题:“营销不怕赴宴难,万盏千盅只等闲。金杯美酒腾细浪,海味山珍吃不完。桑拿浴后周身暖,麻将桌前五更寒。更喜小姐白似雪,三陪过后尽开颜。”
6销售政策既不研究,也不传达,束之高阁;市场规划不写,要人代笔,敷衍了事,蒙混过关;下面经销商和业务员的报告压着不批,甚至推来推去,不了了之;对熟悉的客户,借用手中权力,要这要那;对不熟悉的,爱理不理,不愿意跟人商量。
这种与市场不相融的人,喜欢当甩手掌柜,永远也当不好营销先生,其最终的命运只有下岗下课。
7不注重团队建设,喜欢任用私人,拉山头,搞小团体关系,甚而至于结党营私,大搞派别利益。
这种人用原玛氏公司高级销售经理俞雷先生的话说就是:“有些企业的内部推荐却成了安排关系户的最好途径——谁都希望招自己人嘛,一来好听自己的话,变成自己在企业里面的羽翼之一;二来联合起来在内部浑水摸鱼,挖企业的墙角更为方便。”综上所述,一个职业营销人,如果没有满腔热忱的激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与经销商、业务员打成一片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营销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营销先生的,也一定做不好营销先生的。
上面笔者所列的七种营销人,对其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果还有疗救的希望,只有对他(他)予以当头棒喝:“同志,你危险啊!"“你搞垮了一个市场,离职业生涯的终结也为时不远了啊!"使之一惊,出一身汗。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