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可口可乐也会阴沟翻船(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可口可乐的新产品命名为“新可口可乐”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想借用“可口可乐”这个品牌,要不,完全可以像百事集团一样,将自己的产品取名为“百事可乐”,或者像后来的娃哈哈的“非常可乐”。但是这样一来,可口可乐公司的新产品要借用“可口可乐”这个品牌的难度就会增大(或者,这被某些学者称作是“品牌的延伸”),难以发挥企业一直呼唤消费者要“品牌忠诚”的作用了。企业呼唤“品牌忠诚”,就是希望企业无论是处于有利或者不利的情况下,都有品牌忠诚者支持它,以确保企业发展。
同时,企业在打造某个产品品牌的耕作中,时刻没有忘记塑造企业整体品牌形象,在近来的市场运作中,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因此,企业期望的是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然后是对企业品牌下的子品牌的忠诚。这样,企业无论是更新原有品牌,还是增加新的品牌,进行品牌延伸,只要企业品牌还在,都有一群对企业“品牌忠诚”的消费者支持企业品牌下的子品牌。这样,新品牌就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脚跟,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就更有把握,不会出师未捷身先死。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可口可乐”在“百事可乐”的步步紧逼下,市场份额不断丧失,可口可乐公司处于一种不利的环境中。这时,可口可乐公司希望“品牌忠诚”的消费者支持它的“新可口可乐”,好让可口可乐公司夺回市场,继续发展。但是,这样一来,消费者就糊涂了:要怎样才算是“忠诚”?市场反映的现实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事实: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在传递的是消费者要对“品牌忠诚”的信息,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在培育的“品牌忠诚”消费者的市场已经实现,“新可口可乐”遭到“品牌忠诚”消费者的无情拒绝就是最好的见证,但是,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新产品的目的却没有达到。
也就是说,可口可乐倡导的“品牌忠诚”是一种口是心非的吆喝,口上说的是要消费者对品牌忠诚,但是,心里要的却是非品牌忠诚的结果,或者是他们想象的另一种结果。
企业要对“品牌忠诚”的客户负责,除了要提供优质的产品,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感受。遭遇触雷的剧痛后,可口可乐公司看清了“品牌忠诚”的一个雷区。于是,可口可乐公司马上恢复了原来的可口可乐的生产,并对消费者公开道歉。公司的最高层还达成共识,不再更换“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名称。后来百事可乐公司作了很多次的无标识的可乐产品口味测试,还公布测试结果:“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的口味要好,即使这样,可口可乐公司也不作任何回应,只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可乐产品。可口可乐公司知道,可口可乐有一批“忠臣”,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支持者,企业不能口是心非地呼唤“品牌忠诚”而不顾忠诚者的情感感受,改变品牌。
众所周知,直到现在,在全球范围内百事可乐也没有超过可口可乐。在国际市场上,可口可乐一直引领着可乐的市场,一直是碳酸可乐饮料的代言人。
“品牌忠诚”未必产生爱屋及乌的情结
野母猪始终脾气暴躁,对产品苛刻,只会对它认为好的产品(服务)忠诚,这种情结不会上升,也不会转移。野公猪的服务或者服务方式稍有变动,就会遭到抗议,不让公猪轻易“交配”。野公猪不能因为家猪的温顺而要求野母猪温顺;更重要的是,野公猪不能要求家猪要像野母猪那样对他忠诚无比。企业在品牌运营中,不能强迫消费者爱屋及乌,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可口可乐,最初只是指药物学家约翰·斯蒂斯·彭伯顿改进的一种法国古柯酒。而在40年后(1892年),药剂师坎德勒组建了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从饮料的名字变成了企业公司的名称。几经发展,可口可乐公司旗下不但有可口可乐碳酸饮料,还有果汁、水等饮料;而可口可乐除了是产品“可口可乐”的品牌名称之外,还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名称。另外,可口可乐公司除了拥有“可口可乐”这个产品品牌之外,还有“雪碧”、“芬达”、“天与地”、“醒目”等子品牌。
可口可乐公司是靠“可口可乐”碳酸饮料发展起来的,可乐是可口可乐公司发迹的最重要因素。公司取名可口可乐,有赖于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成功。
可口可乐被誉为美国文化的象征,能成为象征仅仅是碳酸饮料“可口可乐”,而不是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伴随着美国大兵经历二战的战火,伴随着美国军队走向世界,是“可口可乐”饮料支撑着在异国他乡作战的美国军人,而不是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火了起来,伴随着好多人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人生的欢乐、悲伤,成为许多人,特别是美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见“可口可乐”就像看见昔日的好友、昔日的恋人,想起昔日的岁月……
借助“可口可乐”的巨大魅力,可口可乐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商人是精明的,看到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喜爱,自然会对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产品产生同样的喜爱。于是,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品牌不断增加,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觉得消费者是会爱屋及乌的,是会对贴有“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产品发生巨大的兴趣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