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扩张盲目遭遇羁绊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位管理专家曾经说,中国一些企业的夭折,原因多数是由于企业的领导者头脑发热、盲目扩张所致。扩张是一个正常企业的正常愿望,但是扩张绝对不能盲目。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其所拥有的时间和其他资源都不是无限的,所以不可能在任何领域甚至任何几个领域都做到出类拔萃。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个点上,走专业化的道路。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有一种高估自身实力的倾向。人们也倾向于在多个方面都能有辉煌的成就。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人,不管其实力有多强,都会有其局限。
面对重大环境变化,善于抓住机会,迅速而正确地战略转型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企业首先不是为了追求大。扩张首先要保持健康。企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健康。一个企业如果积累了很多竞争能力,自然会长大,不要拔苗助长。
很多大企业像那些臃肿的官僚机构,动作缓慢,不能适应市场变化。企业要不断地有危机感,要有拼搏意识,很多大企业往往失去了这方面的知觉能力。准确地说,不是企业越大越危险,是企业越大,面临挑战就越大。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在涉足新的领域时,务必格外谨慎小心,决不能盲目地投资和扩张。国内外的很多企业盲目追求规模,频繁进行收购、兼并,企业一夜之间扩大好几倍,但事实证明,这种盲目扩张很多都是失败的。由于超越了能力边界,使得企业成为脱僵的野马,根本无法有效控制。
比如,史玉柱原来所领导的巨人集团,最终訇然倒下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巨人集团盲目投资和扩张的结果。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曾创造“一年百万富翁,二年千万富翁,三年亿万富翁”的神话,那时候他被称之为当代中国的比尔·盖茨。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推出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也就在此时,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1993年是巨人集团辉煌的一年,一月份,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12月,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当时可谓风光无限,一时无二。
1993年底,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中国的电脑业逐渐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冲击。当时的巨人集团掌门人史玉柱为了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由于1993、1994年,全国兴起房地产和生物保健品热,巨人集团也开始进军生物工程。如果巨人集团在这个领域深入开拓,或许也会成功,但是,史玉柱在1993年开始的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又毅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发起了冲击。
1994年初,巨人大厦动土,计划3年完工。史玉柱当年当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巨人大厦最初设计是30层,后因头脑发热一改再改,从38层蹿至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所需资金超过10亿元,这对于当时仅有1亿资产规模的巨人集团来说,单凭自身的实力,根本无法承受这项浩大的工程。尽管对此,史玉柱的想法很充分:1/3靠卖楼花,1/3靠贷款,1/3靠自有资金。但令人意外的现实却是,大厦从1994年2月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巨人集团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来支撑。这样,巨人集团难免会遭受资金短缺的危机。
在外界看来,此时的巨人依然是风采依旧,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然而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巨人集团自身的弊端一下子暴露无遗。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由盛转衰。巨人集团危机四伏。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集团财务危机。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虽未破产但已名存实亡。
还有,曾经风光一时的三株集团,在1997年上半年,财大气粗的时候开始向医疗器械、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行业发展,一口气吞下20多家制药厂,投资5亿元。它在创立的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在全国各地注册了600个子公司,成立了2000个办事处,促销人员超过15万,总部根本无法消除员工违规行为的大量发生。亚细亚集团在创办四年时间内先后开办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在自有资本不足4000万元的条件下,进行近20亿元的超级扩张,这些分店均是开业之日即亏损之时。
更为悲壮的事情是在2005年的第一天,在山西运城,山西鑫龙集团董事长赵恩龙,这个传闻拥有亿万身价的传奇商人,竟然由于盲目的投资和扩张,最后无法收拾残局,不得不选择以终结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可以说,赵恩龙的死给中国企业界的教训是深刻的。2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天不怕地不怕的民营企业家。一些人奇迹般地功成名就。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市场正从不规范逐渐走向规范,暴利行业越来越少,微利时代已经到来。时代要求企业家必须调整思维,克服盲目和躁动,做出理性决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不要盲目铺摊子”,否则,肯定会“手长袖子短”,难以为继。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