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7节 加强记忆的技巧在于“反复”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加强记忆的技巧在于“反复”
为了掌握外语或取得某种资格而想学习的人很多。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熟记”。
但是,虽然想一次把它记住,可经常是过后就忘了。熟记与能否在短时间内反复学习有很大关系。
就拿坐在公司的办公桌旁给熟悉的人打电话来说吧。
认真的人也许在电话机里存进了简单的电话号码。但是,如果是每天都拨打的电话号码的话,即使不依靠话机里存的号码,不管是谁,都会记住一两个吧。只要你想拨给对方,在大脑里浮现出这些数字之前,你的手指也会随意地去按电话号码键了。
是你有意要记住这些电话号码而背下的吗?并非如此。是在每天或是一天许多次拨打这些号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记住的。与其说是大脑里记住了它,还不如说是指头上记住了它吧。
就像这样,记忆是通过反复才在大脑里锁定的。总之,不想忘记的东西需要反复。反复的次数越多,自己就会记得越牢固。
再想像一下,你受托要在结婚仪式上讲话时的情景吧。
我们也能经常看到有人念准备好的原稿。但不看稿子的讲话要得体得多。我们还能听到充满激情的演说。这时,大脑里要记住原稿的文章。这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开头起,逐行将其记在脑子里;另一种是,从开头到结尾,一遍一遍地反复读。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记住呢?当然是后一种方法。
而且,如果在反复的间隙里,再稍加休息的话,则记忆的效果更好。
如果始终盯着一篇文章看的话,本人想记住的东西,却会意外觉得装不进大脑里去。趁休息的间隙,想些完全不同的事情,让大脑恢复清新,再继续记忆作业。
这种“记住,忘记,再记住,再忘记……”的反复,的确是记忆的重要步骤。
上下班的电车是用于记忆的最好不过的场所
“记住,忘记”的循环,反复的间隔尽量短些为好。
我们再看一下打电话的例子吧。
你能否记得住一周打一次的那个电话号码?有人也许能记住,有人也许记不住。如果是一个月打一次的电话号码的话,打电话之前,肯定先要去找对方的名片吧。
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活跃于世的,以著作《关于记忆》而闻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埃宾格豪斯,进行了有关“忘却与时间”的试验。
就是让被试验者记住一些没有意义的拼词。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他所忘掉的词的数量。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人从记住东西之后,30分钟以内,就忘掉了内容的40%,一天以后,忘掉66%,两天后,忘掉75%。
这说明,为了使记忆牢固地扎根在大脑里,从最初记住后,要尽量在短时间内进行复习。如果两三天后再复习的话,就与从零开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要熟记,与其每周一次利用周六或周日去长时间地记忆,还不如每天利用十分钟二十分钟时间去反复效果更好。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一天两次,是肯定能够自由使用的时间。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作为能够得到保障的时间,是用于记忆的最好不过的时间。
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实现取得资格的目标
近年来,取得各种资格非常流行。
终身雇用的传统已经崩溃。日本社会也已变成了一个实力主义的社会。以一种看得见的形式表明自己能力的资格证书自然受到注目。
但是,取得资格证的过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要取得各种国家级的资格证书,必要的学习时间,除特别难的司法考试外,据说,平均约需500个小时。即使每周利用周六和周日各5个小时的话,也要花约一年的时间。要想一边工作,一边获取资格证书是很不容易的。
实际上,大部分有志于参加资格考试的人,是在下班后,一周上几次专门学校,或是通过远程教育,在家里自学。
在建设公司工作的永岛洋子(26岁),为了取得理税师的资格,每周都要去一次专门学校上课。在家里的学习集中在丈夫去洗澡的那一个小时里进行。
然后,主要的复习时间都安排在上下班的路上。
从自己家里到公司,首先要从JR中央线吉祥寺站乘到中野站,约11分钟。再从中野站乘营团地铁东西线到九段下站,约15分钟。共约30分钟的车程。
“因为早晨的中央线很挤,没有座位,所以到中野车站的这段时间里,不看书。把前一天晚上学习的有关税法的文章在脑子里想一想。”
从中野一下车,就换乘始发站的东西线,有座位。于是,就翻开书,核对一下记忆中较模糊的部分后,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把前一天晚上所学的内容在早晨的电车中再回顾一遍,再在换乘的电车中,把快要忘记的内容加深一遍印象。通过这两个步骤来加强自己的记忆。
“短而多”的记忆原则是比较合适的学习方法。
利用这种复习方法,永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通过了理税师考试的一门功课。由于取得资格必须通过七门功课,所以前面的路还很长。不过,在这一基础上前进的话,感觉有希望获得成功。
“并不是把获得资格证书当作生活的价值。我想珍惜旅行、与丈夫聊天等这些享受人生的时间。为此,何不充分利用做不了其他什么事的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呢?”
通过刺激五官的记忆法获得“中小企业诊断师”的资格
现在来介绍一下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取得自己盼望已久的资格证书的公司职员吧。
在市场调查公司工作的石川诚(31岁),想取得中小企业诊断师的资格是四年半以前的事。那时,他在一家与经济有关的大报社任职。与企业经营者见面的机会较多。不管谈到什么话题,都不能缺少“经营”方面的知识。于是,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掌握知识,取得资格。所以开始了迎考学习。
通过三个月的集中学习,他通过了第一次考试。可是,三个月后的第二次考试由于准备不足,没有通过。后来,他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开始了实实在在的考试学习。
“两次考试虽然是论述题,但需要记忆的东西也很多。”
所以,在考试前的两个月时间里,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和旅途的时间,一心一意地把必要的知识装进大脑里。
“首先是单词卡。在正面写上关键词,在背面写上说明。然后,将自己的声音录进磁带,通过随身听来听。”
单词卡和磁带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与光读教材相比,这种方法更好啊。自己制作的这个过程好像更重要呢。通过写和说,记到脑子里的内容就多了,不是吗?”
与只看由眼睛接受信息相比,由耳朵听,由手来写,使用五官的多重记忆方法,更能加深记忆。
看文字的视觉,用笔写的触觉,闻着墨水味儿的嗅觉,读文章时的听觉等,通过这几种感官的同时作用。强力地将内容深刻到脑海里。
此外,翻笔记本,按盒式录音机的按键,这些与内容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操作记忆,也能成为自己事后想起的契机。
石川使用亲手制作教材的“五官记忆法”是有效的吧。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