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二十八计上楼抽梯(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上楼抽掉梯子使其下不来的战术
计曰:“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解曰:故意诱敌深入,再断其增援部队,将其包围歼灭。敌人有此恶果,是落入我方利诱的陷阱。
巧设梯子,引诱对手登梯上房,抽走梯子,断其后路,使其无法逃脱,任我摆布。
《三国演义》中:后汉末年,刘表的长子刘琪,为后母所不容。刘琪总是请诸葛亮给自己出主意以保平安,诸葛亮一直不答应。
这一天,两人同上高楼,刘琪暗中叫人把梯子抽掉,对诸葛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接地,你说的话,从你口里出,进我耳里去,可以教我自安的办法吧!”
诸葛亮就给他举了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骊姬谋害太子申生、重耳的例子,指点刘琪说:“当时申生留在宫内,因此身亡,重耳远避王城,保证了安全。”
刘琪恍然大悟,就请求父亲把他派往江夏,以避开后母,免遭祸害。
刘琪迫使诸葛亮赐教的办法,就是“上屋抽梯”或称“上楼抽梯”计。军事上的“上屋抽梯”计策,旨在诱敌深入,阻敌援兵,断其退路,使其束手待毙的策术。
“上屋抽梯”计的诀窍是:故意给对手提供便利,唆使他懵然向前,然后切断其援助和凭借,置之于死地。
在现代商战中,“上屋抽梯”计可以引申为:假装造成给对手或顾客可乘之机,或让其占便宜,引诱其深入我方,然后断其退路,使其陷入绝境,逼其就范。也可提醒自己:贪图不应得的利益,必遭祸患。
常胜的买卖术
在商业谈判中,常见卖主先标低价或买主先标高价,让对方觉得有利可图而达成交易,以此排除竞争对手,取得垄断交易的实际地位。而到最后成交的关键时刻,突然寻找制造种种借口,大幅度提价或降价,逼迫对方在猝不及防、求助无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忍痛成交。这种以假出价布下陷阱,逼人就范的策术,就是“上屋抽梯”计的活用。
在日本一些商人常以此计向第三世界国家推销商品。他们先以低廉的价格诱使对方与之达成交易,可是交货以后,对方常感到还缺少点什么零部件,只好又向他们购买。这时,他们便趁势漫天要价,买方欲退无“梯”,只得答应。
又如美国A公司出售旧设备,标价20万美元。在竞争的几位买方之中,一位愿出18万美元的高价,并当场付10%的订金。卖主没想到好事这么容易就来了,不再与其他买主商谈就同意了。
几天后,买方来人,说当时出价太高,由于同伙人不同意,还有其它原因,难以成交。如果能降到10万美元,可以再做商量。由于卖方辞掉了别的买主,只好与之继续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买主预计的12万美元成交,而当初有人出14万美元,卖主还不愿出手。
“上屋抽梯”计在实施时,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设“梯子”诱敌,二是抽“梯”断敌“援应”。剩下的事,就如同“关门捉贼”差不多了。“梯”的“设”与“抽”,全在于用计者的神机妙算。在这方面,日本富商系山英太郎不愧是名道高手。
系山妙计胜地主
系山最先经营的是高尔夫球场。众所周知,如果球场位置好,地形条件好,顾客就多,容易获利,但这样土地的地主往往很难打交道,收购费也高。反之,条件不好,容易收购,收购费也低,但顾客就少,经营不易获利。
因此,高尔夫球场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和地主打交道,收购土地。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