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使人离开其根据地,以击败他的战术
计曰:“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解曰:具备有利的自然条件时,应利用它使敌人陷入苦境,再用甜美的饵食诱敌。预料攻击敌人会有危险时,故意露出我方的过失,诱敌来犯。
“虎”指敌人,“山”则是指对敌人有利的地点、条件。
东汉安帝元年,散居在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以西的羌人发生叛乱,出兵进犯武都郡。
刚上任的武都郡太守虞诩奉命率领三千官兵去平叛。半路上,他和部下被万余名羌人围困在陕西陈仓崤谷中,羌人切断了虞诩的退路。
虞诩知道与叛军正面交锋于己无利,就下令安营扎寨,企图用计破敌。他先让手下士兵向四周的羌人扬言:“我们已派人去朝中求援了。等援兵到了,我们再前进。”羌人听到此话,信以为真。他们决定,趁着对方援兵未到,先到邻县去掠夺一番。于是羌人分兵抢劫去了。
虞诩一见羌人散去,立即下令向武都进发。他们以日夜行军一百里的速度前进。同时,虞诩又用增灶计迷惑敌人,即每个士兵在驻军造饭时各作两灶,逐日加倍。
羌人首领通过密探了解到汉军每日增灶不已。就以为汉军援兵已到,于是决定撤退。虞诩遂突破了封锁线,到达武都,把包围武都的羌人杀得大败。
虞诩散布已派人去朝中搬援兵消息,是为了调动羌人——即“虎”——离开对汉军极为危险,而对羌人却极为有利的战场——“山”——即陈仓崤谷。
老虎离了山,威势自然减三分,强敌脱离了有利的地形环境,也会由强变弱。因此,“调虎离山”计的真谛是:利用自然条件造成对敌不利,采取人为的假象诱敌上当。敌人据险难攻,那就诱敌来攻我。
“调虎离山”的关键在于要善于调动敌人,使强敌离开其赖以强大的有利环境或其充分控制的领域,在对敌不利的环境或其力量薄弱的领域里将其制服。
在商战中,“调虎离山”计成为一种“避实击虚,避强击弱”的策略,经常应用于商业谈判。一般说,人们都争取能在己方的场地与对手谈判,谁能够将对手调离其熟悉的环境,谁就会争取得到起码的主动权。人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是一切社会活动得以成功的客观必备条件。
所以,聪明的企业家或谈判人员,采取种种办法将对手调“虎”出“山”,一般也就会得到“人和”。这犹如体育比赛的主客场制,在主场比赛,取胜的把握就较大,有时甚至弱队战胜强队。
低价巧购大理石
王经理是广东省城的知名人士,他所经营的“珠光商场”、“珠光酒店”、“珠光宾馆”被称为“珠光城”。珠光城在省城是“城”上之明珠,它集商场、酒店、宾馆三位为一体。因他经营有方,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最近,王经理又争得一地,准备再建一个“珠光夜总会”,并打算从本市的大发大理石加工厂购进一批大理石。于是,他跟大发大理石厂的韩经理商定,3天后进行谈判。
韩经理知道,珠光城的王经理之所以选择他们大发大理石厂,是因为附近只有他们厂生产的大理石质量最好,足以和进口大理石媲美,当然价格要比进口大理石便宜得多。韩经理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想在谈判时提出一些要求作为销售大理石的交换条件,他不是想抬高价格,而是想入股“珠光城”。
第四天,谈判开始了,寒暄之后,王经理转入正题,提出大量购进一批大理石。韩经理当即同意,并提出自己想入股珠光城的想法,否则将不把大理石卖与珠光城。王经理听后没有同意,谈判不欢而散。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