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欲擒故纵(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何妨放纵一点
擒的时机不对,擒而无益。不管在好莱坞电影的警匪片,或现实中的警察办案,常常运用欲擒故纵之计:当犯罪集团或不良帮派的小啰啰暴露行踪,警方第一步是纵容,以免打草惊蛇;接着是对小啰啰进行跟踪监控、监听,等到进一步侦查搜证,顺藤摸瓜,摸清幕后的老大、主谋,才一举成擒。所谓好戏在后头,便是如此。
欲擒故纵,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
——对孩子管教太严,适得其反;适度的放水,效果更好。
——对情人紧迫盯人,会把人吓跑。
——对部属太过苛求,怨声载道;偶尔放松一下,才有缓冲调适的空间。
《礼记》上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过责备求全,没有人会追随你(无徒);待人也一样,不能只擒不纵,绷得太紧!
在人生事务中,“擒”是奋斗、目标、动力;“纵”是松懈、看得开、无为;擒与纵运用得宜,人生才会抑扬顿挫,丰富多味。
原典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蹑之,故辗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若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诠释】
对敌人逼得太紧,敌人会绝地大反扑;如果让敌人有路可逃,则可挫其气势。追击敌人要紧随不强逼,才能拖垮敌人的气力、折损敌人的斗志,等到敌人军心涣散,再将之擒俘,达到“兵不血刃”的最大战果。《易经·需卦》说:“有孚,光。”就是要善于等待,才有大吉大利。
欲擒故纵的“纵”字,不是放纵不管,而是盯住敌人时,要让敌人稍有松懈、喘息的空间。所谓“穷寇勿追”,对于已经陷入绝境的敌军,勿穷追不舍。“不追”不是不跟随盯住,而是不逼迫太甚。这种“纵”的手法,“纵”到敌人士气垮尽、反击能力也丧失时,再适时出手擒敌。
三国时代,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手法便是一例。他释放孟获之后,尾随着孟获,然后再擒再纵,又纵又擒,几次辗转推进,追蹑到不毛之地,孟获终于真诚降服。
诸葛武侯七擒七纵孟获,意图在于开疆拓土,借擒服孟获来折服蛮族,是政治手腕,不是军事手段。如果从战争战术而论,已经擒到之敌当然不可放掉。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