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不要挤占7小时睡眠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经过了拥挤的交通、繁忙的工作、琐碎的家务、以及舍不得不玩的娱乐、必须的梳洗之后,终于,可以把自己扔倒在柔软的床上。这时候通常会忍不住舒服地叹息一声吧,四肢百骸都松懈了下来。
睡觉是一件人人必须的事情。可是日常生活一旦忙乱起来,时间不够用,我们总是首先想到牺牲睡眠时间。晚上要赶报告,OK,晚睡3小时;朋友聚会,好的,晚睡4小时;决定从明天开始吃健康的早餐,所以早起半小时来准备;结婚了、有了小孩,再早起半小时做更丰盛的早餐……很多人不断地挤占睡眠时间,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夜晚更是舍不得睡觉,玩到后半夜,觉得反正有周六、周日的时间可以睡到中午,可以把缺乏的睡眠补回来。
不睡不时髦
需要警惕的是:熬夜,减少睡眠时间用于工作或者娱乐现在常常被形容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许多媒体文章的言下之意似乎在说只有小公务员、小老百姓才会按时按点上下班,买菜做饭,过着乏味的生活。拿高薪的外企白领们总是要加班,或者在各地四处乱飞地做项目;小资们在泡吧,喝红酒——在馥郁的夜里,每家酒吧喝两杯,然后去下一家酒吧,沿着一条街一直喝下去。此种行为艺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喜欢。记得大学时曾参加一个校际交流活动,香港的同学一般凌晨两点才睡觉,同屋Maggie说自己那么晚睡觉,还可以早上六点半去做Part-time(小时工),九点半再回来上课。美国来的同学说他们试过在大考或打工期间,每天只睡十分钟、一个小时。我们这些北京去的傻孩子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自己天天都渴睡得很。多姿多彩的生活也会让人觉得疲惫。日日如此逍遥,不生黑眼圈和皱纹就该念佛了。
一个普通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花在睡眠上,每天8小时,与标准的工作时间一样多。各人体质不一样,渴睡一点的人一天要睡9-10个小时都是正常的。一般认为,成年人每天睡7个小时就足够了。
小时候我们受的教育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面。最新的科学研究却说“健康来自睡眠”,鼓励成年人享受睡眠,而不是强调控制过多的睡眠时间。长期睡眠不足、失眠会带来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包括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而拥有良好睡眠的人会在日常生活压力面前可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能力。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个鼎足,渴望健康,就必须重新估价睡眠对健康的意义,重视睡眠管理。而在健康理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饮食和运动,却忽略了睡眠这个重要因素。
说起睡觉问题,我们马上还会想到做梦。有人说做梦是人生乐趣之一,很新颖的论调吧。唐代有“南柯一梦”的故事:广陵郡人淳于棼,一日在屋南大槐树下和宾朋饮酒作乐,这棵大槐树树荫就有数亩地大。醉酒后的淳于棼坐在走廊上,梦入“大槐安国”,娶了金枝公主,官任南柯太守,20年间享尽了荣华富贵。我们还有“黄粱梦”的故事,进京赶考的书生,在客栈里让店主给他煮一碗黄梁米饭,自己朦胧睡去,梦中考中了状元,封妻荫子,极尽人间繁华。每个人每天晚上都在做梦,有时候梦的内容精彩得像电影,不过只有当你在这时候醒来才会记得自己的梦。科学的说法是,当人入睡后,理智的大脑也沉睡了,那些思维的碎片却还在闪光。那是现实生活之外的另外一个神秘世界。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研究苯分子结构的时候,一天倦极了在马车里昏昏入睡了。睡梦中,苯分子好像都活动起来,在他眼前翩翩起舞,结成一条长链。长链像蛇一样扭动着,突然一口咬住了自己的尾巴,盘成了一个圆圈。这时凯库勒从梦中惊醒,忽有所悟:“答案是——苯分子是一个环状结构。”这个故事跟中国传说中的“神笔马良”画画、以及诗人们梦中得诗很类似。
克服入睡障碍
目前“国际睡眠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克服睡眠障碍,因为比例很高的成年人都存在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失眠、晚上久久难以入睡。各种因素引起的失眠已成为威胁健康的原因,也是临床常见的病症。
一个人长期习惯晚睡,就会造成早睡时睡不着。而第二天早上的上班时间是固定的,你必须早起,所以睡眠不足。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星期一。经过周末的“放纵”之后,周一早上要按时起床简直要命。想到又要开始无聊的工作,以及任务目标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多人盼望能逃避,头疼腹痛等毛病也来了。这被称为“星期一综合症”。
如果不是自己开公司,或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创意工作的话,还是习惯按时早睡的好,早上早起,精神状态会好得多。一周连续熬夜,并不是周末多睡两个半天就能真的补回来的。
有一些方法可以使你入睡更容易些。例如晚上喝杯牛奶,能使人心绪平稳,而少喝刺激性的茶和咖啡。不要在睡前看恐怖、或者怪异的实验性电影。睡房布置使用温和的颜色;经常清洗被褥枕套,温暖舒适的棉布床单能催人入睡。最影响入睡的还是情绪问题,如果一直思考兴奋或焦虑的事情,那么当然很难入睡。“冥思”时间是每天都应该留给自己的。晚上留出十分钟考虑一下今天的事情、明天的计划,已经一些需要做决定的事情,也是让自己头脑清醒的过程。躺到床上后就不要再想当天没干好的事。有的人在睡房里熏香、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也是催眠的好办法,而且能增加生活情趣。
对付失眠问题,以前有一个建议是让你“数羊”。很多人一只一只羊数下去,反而越来越清醒。这真是一种枯燥而痛苦的方法。失眠的时候最怕的是懊恼、烦躁的心理,越想睡,越是睡不着。睡不着的时候,与其躺在床上痛苦地辗转反侧,不如干脆起身。坐一会儿,看两页书,或者看看电视。心情放松下来,也许不久就觉得睡意袭来,哈欠连天了。琼瑶说她小的时候娱乐不多,所以就常常自己呆着编故事。她的小说虽然幼稚,也就是中学女生程度的梦想和词汇,可是的确曾经安慰了一批小镇少年孤独寂寞的心。我觉得晚上编自己的一个故事倒真是有助于入睡,想像情节发展、其中每一个细节的安排、主角的神色和动作、甚至衣角的花纹,每次故事想到一半就已经睡着了。还有的人说是想一件自己爱死了的昂贵衣服或者珠宝,虽然很可能最后也不会购买,但是可以假设自己拥有了它,把配什么穿、拎什么包,会出现在什么场合等等细节都想一遍,然后美美地睡过去。总之,如果睡觉以前看了几页漂亮的杂志,想一些美好的事情,会睡得更好。
定制个性睡眠计划
35岁前,一般人要逐渐把睡眠控制在稳定的每天七八个小时。婴儿时期,一个孩子每天甚至可以睡20个小时。到了老年,很多老人甚至凌晨三点钟就起来做早饭,因为睡不着。
用一天当中1/3的时间睡觉的时候,是我们正当一生中最好年华的时候。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奔逃于兽爪之间,所以我们有恐惧黑暗的天性,做梦还为失足掉下树枝而惊出一身冷汗。今天的婴儿也会为你关掉了房间里的灯、使他陷入黑暗而哇哇大哭。电影《迷失东京》里两个失意的人都为睡不着而痛苦,光怪陆离的环境会加重这种不安。能享受睡眠是一种福气。所以不要再用种种理由挤占睡觉的宝贵时间,不要老是让一件事情持续到该做另一件事情的时间段里。
不得不过着“空中飞人”般忙碌生活的人,则一定要学会见缝插针地补足睡眠时间。午饭后补个午觉;晚餐后先回家,学习欧洲人的养生之道,先睡一小觉然后再出去;做面膜的时候也可以小睡一会儿。随身的包里放一副黑色的墨镜或者眼罩,这样坐飞机或乘车的时候就能随时舒服的睡上一会儿了。
在有阳光的早上醒来,先不忙起床,静静地躺在哪儿看着穿透窗帘的光线;冬天下雨的时候睡个“回笼觉”,听窗外雨声沥沥,想像春天的草长莺飞。这些都是睡觉的补充乐趣。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