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缺乏对目标的真正认同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为什么马谡会擅自更改自己的战略任务呢?为什么比亚迪的管理者会认为收购一个汽车制造厂,会对企业有利呢?诸葛亮很想弄明白的问题,也是现在香港股市和投资者想弄明白的问题。这个擅自更改了自己核心目标的执行者,究竟是运用了什么样的逻辑呢?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行为都不是恶意的,甚至还都是满腔热血为了企业和自己的队伍好的。可惜,好心办了坏事。
他们犯错误的共同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个,就是缺乏对目标的真正认同。也可以说成是缺乏对“真正目标”的认同。
对于马谡来说,他追求的是一次“胜利”,而不是“胜利地守住街亭”,也就是说,他追求的是单纯的“胜利”,而不是“守住街亭”这个战略任务的胜利。对比亚迪的领导层来说也是一样,他们追求的是“利润”,而不是“二次充电业务带来的利润”,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或者说“金钱”本身,而不是依靠自己企业在“二次充电电池”业务上对全社会的贡献而获得的“利润”。
如果胜利在目的上没有差别,或者在战略任务上没有差别,那么每一次胜利就会乏善可陈。如果企业在核心能力或者说自己对社会的主要贡献上没有差别,那么全世界的企业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每年同样创造50亿美元利润的企业,由于自己处于IT 行业和制药行业而有很大的不同,由于他们造福人类的方式不同而有巨大的差别。在这些企业的核心目标当中,以自身方式造福人类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东西,而利润只是努力造福人类的副产品。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领导层要对自己的队伍具有使命感。镇守街亭是马谡的使命,制造二次充电电池是比亚迪的使命,遗忘了这些使命,而只记得“胜利”和“利润”,无疑是舍本逐末。
而一个企业在当初设立自己使命的时候,可能是有各种各样原因存在的。也许那是唯一的生存道路,也许那是企业创立者自己的理想。企业创立后所要做的工作,是如何让这种使命,能够成为全体参与者的共同使命。只有当企业的创立者和最高领导者,把这种使命感解释清楚,令中层管理者理解并认同之后,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才可能都具有同样的使命感。
诸葛亮的使命是要完成刘备留下的统一全国的大业。他对自己的这个使命非常清楚,高度认同,至死不渝。但是,马谡就不是这样了。
马谡在前往街亭之后,完全忘记了要以大局为重,以北伐大业为重,一心只想着如何在街亭大战中建功立业。他的使命感早被丢到了九霄云外。
这是马谡偷换战略目标的根本原因,他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自己的任务对蜀国大业的意义,而只想到了自己。
如果企业中的领导者们也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就会犯下和比亚迪一样的错误。比亚迪的领导当初在香港股市树立“二次充电电池专业制造商”形象的时候,也许只是为了股市。这种为股市而树立的形象,自然也就可以为了股市而改变。当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汽车制造概念会更受股市欢迎的时候,“充电电池”的故事就被轻易抛弃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