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倾听别人讲话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3、只有倾听别人讲话才能了解对方
东山先生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不会对来访者说“这是你的心理作用吧”、“是不是你想得太多了”之类的话。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的心情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
比如说,有一位来访者有幻听症,据说他老是听到周围的人对他说:“去死吧,去死吧。”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心理咨询医生是怎样和他进行交流的吧。
心理咨询医生:我现在有点儿耳鸣。你觉得耳鸣吗?
来访者:不,我没觉得。
心理咨询医生:我耳鸣得很厉害,你真得不觉得吗?
来访者:不觉得。
心理咨询医生:(敲桌子)那么,你听得见这个声音吗?
来访者:嗯,听得见。
心理咨询医生:我也听得见。
来访者:大夫,大家都在对我说“去死吧,去死吧”,您听不见吗?
心理咨询医生:听不见。
来访者:但是我听得很清楚。
心理咨询医生:也许是吧。我耳鸣的声音我自己可是听得很清楚呀。
(摘自创元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倾听技巧》)
据说来访者就是通过这种交流方法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这种交流方式使我们明白:绝对不要对来访者说“你这人真怪”这样的话,以此来否定他们的感觉或想法。总之,首先就是要认真去听,而不是对他们进行说教。努力去理解对方所说的话,并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一点一点地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采用的都是这种十分委婉的方法,来和患者进行交流的。同样,优秀的销售人员也都是使用这种方法来和顾客进行交流的。
“您好,这辆车不错吧?”
“嗯,是不错,但价钱也很高啊!”
“是,大家都这么说。”
“当然啦,毕竟是奔驰嘛!”
“是,大家都和您的想法一样。”
“再不能降价了吧?奔驰车都是这个价吧?”
“是的。奔驰车是物有所值的啊!”
“是啊,到底是奔驰嘛。还能不能再便宜点啊?”
“不能便宜啦,奔驰是不打折的。”
“嗯……那么,还是买吧。”
这是我在车行里无意间看到的一幕。
销售人员只是把客人说的话像鹦鹉学舌一样,反反复复地加以重复而已。但是,正因为这样,客人就会自己认可了。
虽然价格昂贵,又不能减价,而且还有其他很多不利因素,但只凭奔驰这个牌子就可以把所有这些理由都抵消了。这就是它的品牌效应。另外,还不用贬低其他公司的产品,更不用对它进行特别的推荐。如果你贬低其他公司的产品,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产品形象和服务质量,起到相反的效果。记住,千万不要说褒贬竞争对手的话。
“大家都这么评价”,这句话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了。
为什么说听别人说话很难呢?有以下这些原因:
①想尽早知道结果,所以在对方没有说话前自己先开了口。
②比起倾听别人讲话来,自己说话的欲望更强烈。
③忙的时候就忘乎所以,注意力无法集中。也就是说,老想反驳对方。
④如果谈论的话题不能引起你的兴趣的话,自觉不自觉地就走了神。
⑤遇到难懂、不容易难明白的话题,就会下意识地加以抵制。
⑥想把对方的话全部听懂,但结果听了半天也没能抓住重点。
⑦说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反而忘记或偏离了重点。
⑧不太在意对方的讲话,心不在焉。
⑨听到的是你不想听的话题,不自觉地走了神。
⑩抱着否定的态度去听对方的讲话。
我想,不外乎以上这些原因。
一个人的本性不仅在他说话时能表现出来,在他听别人说话时也能表现出来。
下面举一个发生在养老院的例子。有些老年人自我感觉良好,喜欢议论,却不愿意听别人讲话。如果问一下他们以前的工作,不少人都说以前自己是教师。
教师这个行业是靠说话吃饭的。而且,教师和销售人员不一样,讲话时是自上而下单向进行的。因此,他也就没有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了。因此,他在养老院不受欢迎。于是,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固执,越来越不好相处。
相反,也有一些老人非常善于倾听别人讲话,因此很有人缘,大家都愿意来找他聊天。但并不是来听他说话的,而是因为他善于听别人说话,所以来找他听自己说话。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