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见不了大世面的小演员”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见不了大世面的小演员”
没有说服力的原因
为了有效地发挥“说话的能力”,搞清楚对方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搞清楚对方的情况,就是要确定说话的对象到底是谁。和谁说话、对谁进行讲解说明、必须要说服谁,这个“谁”一定要明确。
俗话说:“看人下菜碟。”这正像我在本书开头部分写的那样,对孩子说些难懂的话是没有用的。同样,如果在和行家交流时,也用对初学者的方法进行讲解说明的话,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说话要做到因人而异,与对方的理解水平相符合。这就如同“入乡随俗”这个成语的内涵一样,这种“与他人保持同一水平的团体意识”,也就是“乡”的另一种解释。
要想融入某个集团,就需要有符合这个集团水平的说话能力和倾听能力。
我们公司除了搞教育事业外,还开展了销售咨询业务。我们公司的客户中有一位老板,有一次他对我说:
“我们公司是中小型企业。坦率地讲还没有什么人才。今后我们打算陆续聘用一些。贵公司的某某先生(顾问)为此给了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我差不多是听懂了,但我的那些职员听懂了多少就不好说了。所以,还是希望他说话时尽量不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把话说得再通俗易懂一点儿。”
也许是由于看到我公司的那位顾问工作也非常卖力,所以这位老板不好意思直接对他提出这个想法。因此,这位老板就拐弯抹角地跟我讲,希望我能委婉地给他指出来。于是,我立即对我公司的那个员工进行了纠正。
当然,关于这一点我对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做了提醒。
同样的意思就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出来。做到这点不是靠头脑聪明,而是要靠一种能否体谅别人的心情。如果我们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就做不好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地反省自己。
一个在大阪经营顾问公司的老板曾对我说过这么一番话:
“我们公司有这么一个职员,如果让他和五六个朋友聊天,那他能把话说得绘声绘色。”
我就问他:“那么,然后呢?”于是,他对我说:
“看他说话说得那么生动有趣,我就心想,如果让他在人数稍多的场合讲讲,就像讲演会似的,效果可能也不错。那段时间,公司恰巧有一个小型会议,有二十多位客户参加。我就让他在会上讲一下自己在销售工作中的逸闻趣事……”
“那后来呢?”
“哎,别提了,简直太糟糕了。我发现,他从讲话前就紧张得要命,连走到讲台上都表现得惊慌失措。我一看,这下可要糟了,不过怎么也无法挽回了。我可真没想到他会那么差劲儿。”
“那,后来又怎么样了?”
“哎,惨极了,第二次还是不行。不过,他在和朋友聊天时仍然说得有声有色的,真是太奇怪了。他在我们公司里都被叫做大怪人。”
一个人在朋友圈儿里还挺能侃,可一遇上大场面就不灵了,这种情况并不是只有这家公司才有,社会上还有很多。
在生意人当中也有很多有艺术天分的人,有像歌手一样能唱歌的,有像Mr.Maric那样既会演双簧又会说相声的,还有能在晚间电视购物节目中表现出非凡口才的。所以,这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
我把这种只在朋友中才能侃的人,叫做“见不了大世面的小演员”,而刚才那位职员正是这种人。
在朋友圈儿里讲话和在即使只有20人的公众场合讲话,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道理很多人看上去好像明白,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究其失败的原因,我想是由于他在众人面前或正式场合讲话的经验比较少的缘故吧。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