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6章 包办与护短(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小张给她三岁的女儿翠翠买了一列电动火车玩具。这玩具太高级了,花了好几十元钱呢,可不能随便让翠翠这个“败家子”几下就给糟踏了,她想。回家后,她自己小心翼翼地把火车装好,安上电池,火车开动了。“哦、哦、开火车口罗,开火车口罗!”女儿好不高兴。说着,她就要伸手去摸,看看能不能把它抓住。
“你别摸它,让开点儿!”小张大声吼着。
第二天,翠翠又搬下玩具盒,准备自己来玩火车。
“你别动,我来拿!”
翠翠要自个儿玩,自个儿开,妈妈又说:“你别动,我来开!”
接连几天都是这样。玩火车的权力被妈妈夺走了,翠翠和她的小朋友只有在旁边观看的份儿。于是,渐渐地翠翠不再对火车有什么兴趣了,小张家的那列“火车”也很少再开动了。
像这种买了高级玩具又不让孩子自己玩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多的。然而,这无形中挫伤了孩子的玩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培养。我们前面讲过,大脑的发育和思维活动都有待于动作的协调。而儿童玩玩具,正是训练他们动作协调的重要途径。同时,正是由于手、眼以及其他多种动作的相互协调,儿童逐渐发现了自身的动作与外界物体之间的某种联系。例如,摇一下铃铛会发出声音,按一下键钮会使火车开动或停止,等等。这样,久而久之,这种动作与动作、动作与物体之间的联系便开始在儿童身上形成了。于是,慢慢地,儿童便开始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动作来处理不同的对象,应付新的情景。这便是儿童智慧的起点。可见,儿童通过玩玩具,能够把自身与外界环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也就认识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因此,如果你想要让你的孩子尽快得到知识,发展智力,如果你想要激发和保持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你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玩具,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操作,自己发现,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千万别为了怕孩子摔坏玩具而剥夺他们自己玩的权力。
这里又涉及到如何给孩子购买玩具的问题,这也是值得专题讨论的。但我们可以肯定一点,给孩子买玩具并不是越高级、越昂贵越好。讲究档次,这只是成人的观念。孩子是不知道什么高档低档的。你若不信,去观察一下二三岁的小孩,就会发现,一根竹竿、一个旧橡皮猴、一只旧铃鼓等,同样会使孩子爱不释手。在他们心目中,何“寒酸”之有!
过度保护孩子
自觉性是出自内心的意愿,不是为了奖品或是外来的催促,即使遭遇困难,也不会退缩畏惧,依然坚定努力地持续下去,这样才是主动自觉的行为。否则,一遇到困难,即打退堂鼓,或者一心依赖他人,这就与主动自觉大相径庭了。
自立心——从基本意义而言,即是自律心——包含了主动自觉以及坚强独立两个要素。相反的,受到他人催促才会采取行动,凡事总想依赖他人,则称为依存心。
由此看来,主动自觉的孩子,自立心特别强烈。而想培养孩子主动自觉的精神,则非先行养成孩子的自立心不可。
那么,又该如何养成孩子的自立心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是孩子想做的事情,父母就放手让他去做!让孩子在思考、选择以及实行的过程当中,一点一滴的体会自己的力量,变得独立而坚强。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应先考虑孩子的能力,不能完全放手不管。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