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5章 管教孩子的误区(7)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一个小学生很任性,一次吃饭时因一点儿小事不如意就不吃了。家长批评了他,他就干脆躺在地上哭闹,一会儿又起来把桌子上的书全部扔到地上。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要表现得沉着,有耐心,可用转移法进行教育,即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上。因为孩子发脾气时,他的神经系统处在高度的兴奋状态,容易引起爆发,所以不应火上浇油,大加训斥。此时,家长可请他看一看画册,或做其他能吸引孩子的事情,以此来安定他的情绪。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好像没有这回事似的,让他吃饭,这样孩子也就会忘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吃过饭后,家长再给予耐心的教育,指出他刚才为什么不对,危害是什么,并要求下不为例。这种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此外,还有很多的方法,例如:听任法,当孩子任性时,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没趣就会停止任性,然后家长再进行说理教育。激将法,利用孩子好胜心比较强的特点,克制其任性行为。夸奖法,利用孩子喜欢“戴高帽”的特点,调动孩子的自尊心理,及时控制他的任性行为。总之,方法很多,家长可根据孩子任性的表现,采取适当的方法。
3对孩子的要求,千万不要“百依百顺”。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要支持鼓励。对孩子不合理或过分的要求,家长决不能毫无原则地迁就,应表示坚决的不允许,并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家长决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放弃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要知道,如果孩子的企图第一次得逞,以后就会习以为常,由着性子来。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此,家长应注意不能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稍有让步。
4家长之间的意见要统一
孩子的父母之间意见要统一,而且同祖父母之间的意见也要统一,防止孩子有“空子”可钻,否则家长的正确意见难以付诸实施。例如,当孩子任性时,往往是父亲动手打孩子,母亲忙着护孩子,外婆出来拉孩子,甚至相互埋怨、指责、争吵,这就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千万不要产生分歧。即使有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出来。
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
晚饭前,孩子忽然走到妈妈跟前,提出要吃饼干。妈妈不加思索地说:“不行,马上就要吃晚饭了,吃了饼干,晚饭还吃得下去吗!”可是孩子不听,缠着妈妈说:“不,我要吃嘛,我饿了,就是要吃!”吵得妈妈没法,就说:“烦死人了,好,好,别吵了,给你吃。”于是孩子心满意足地吃了起来。
这样的事是家长经常碰到的。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孩子的要求有两种,一种是合理的,一种是无理的。对于合理要求当然应支持,并尽可能予以满足。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做不到,也要向孩子说清楚,首先要肯定他们的要求,然后说明目前为什么还做不到,并且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实现。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