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1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要做星星,
因为星星有无数朋友,
将黑夜点缀更加美丽、漂亮。
这首诗真使我们感到意外,我们大人把孩子比喻成“小太阳”,甘心围着“太阳”转;而孩子却不愿当太阳,而要做星星,因为他需要无数朋友。
中国有“竹马之友”这样的词语。按字面解释,就是一起玩竹马的朋友。不管谁在儿时都会有一起捉迷藏的伙伴。
但是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伙伴了。过去,住在一块的孩子总是结成群玩捉迷藏之类的游戏,可是现在,楼房越盖越高,各家各户往来越来越少,街头巷尾很少能够看见做游戏孩子的身影了。
孩子们在学校与同学相会,就成了与伙伴接触的难得机会。不过,就是在学校里,方便聚在一起,称得上伙伴的,多是同班同性别的孩子。此外,学校里伙伴关系,从学校的特点来考虑,是被限制在课间休息时间以内的,彼此的交往一般是表面性的。
由此看来,现在孩子们大概可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孩子们当中,有的人在上补习班或技能班时可以与伙伴相会,但也难以做到与伙伴正常交往。正因为这样,独生子女的父母,更应鼓励孩子串串门,多交友,以促使孩子性格变得更为开朗、合群、乐友。
孩子同伙伴一起玩,常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我们年轻的父母们恐怕孩子“吃亏”,常常袒护自己的孩子,更有甚者是为怕自己的孩子“学坏”,干脆不让孩子同小伙伴往来。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
经常让孩子一个人与孤独相伴,会造成孩子孤僻、抑郁性格,严重的还会形成可怕的心理疾病。因此呼唤父母朋友们,一定要关心一些孤单的孩子们,使他们拥有幸福健康的童年生活。
嫉妒心是什么
1991年11月1日下午,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系三层的一间教室里,几个教授和研究生正在进行一个有关天体物理的讨论。3点30分左右,一直参加讨论的中国留学生卢刚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首先对准自己的导师葛尔滋开了一枪,葛尔滋教授应声倒下。接着卢刚不慌不忙又对准旁边的史密斯教授开了一枪,史密斯教授立即倒在血泊里。然后卢刚又把枪对准了自己的中国同学山林华,“口平口平”——又是一声枪响,当教室里其他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凶杀场面吓得目瞪口呆、惊慌失措之时,卢刚匆匆离开了那间教室,他跑到二层物理系办公室,一枪击毙了系主任尼柯森教授,然后走进行政大楼,向副校长柯莉瑞女士开了一枪。随后,又一声枪响,卢刚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为了这次谋杀行动,显然卢刚经过了精心策划。那么杀人的动机呢?说起来几乎简单得有些难以置信。卢刚1986年赴美留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其博士资格考试的成绩据说创下了爱荷华大学的记录。但是卢刚认为葛尔滋教授在毕业论文答辩发表等问题上有意刁难他,致使他没有取得博士学位。而让卢刚不满和忌恨的是,中国同学山林华显然得到了葛尔滋教授的青睐,他比卢刚晚来一年却在卢刚之前取得了博士学位。最让卢刚嫉妒并难以容忍的是,山林华还得到了他渴望得到的竞争优秀论文荣誉奖的提名。之所以杀其他几位教授,是因为他们对卢刚的多次申述置之不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