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9)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类似这种事情,在许多家庭中不断地发生着。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许多家长都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他们理直气壮地认为,我是孩子的家长,就有权干预他的一举一动,有些家长甚至经常干预孩子的内心世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内心世界会越来越丰富。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在他的心灵深处,便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秘密。如果孩子不情愿向家长透露自己的想法,奉劝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而应该耐心地等待。如果父母流露出忿恨不满的表情,或摆出“不问出来不罢休”的架势,只会把事情弄糟,使得孩子关闭他的心扉。
孩子不愿对父母说心里话,很可能是因为他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摆脱父母对他的干扰才这样做的。因此,当孩子发生上述情况时,父母应当首先检查一下自身的管教方法是否得当,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
孩子成长到这一阶段,他希望父母对他信任,与此同时,父母也需要获得他的信任,这样,彼此才能互相沟通。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情愿说出来的事,不持强行追究的态度,孩子便会感到你信任他、尊重他,而同时,父母也就会获得孩子的信任。到那时,孩子一定会主动向你敞开他的心灵之门的。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他心灵深处的秘密,如果孩子连这一点都不存在,他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和自主能力的人。做父母的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思想准备。
第一、父母应当承认和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大了,有些事情不愿意让父母知道不足为怪,做父母的也不必要求他们还像小时候那样,什么事情都向你讲。有的父母总怕孩子瞒着自己干坏事,对孩子不放心;也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应当对父母有隐私,父母有权利了解孩子的一切。为此甚至乱拆孩子的信件,偷看孩子的日记。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严重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激起他们的反感,加深家庭中的“代沟”,使他们更疏远父母,对父母更加封锁自己的心扉。
第二、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用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到父母是理解他们的、和他们是贴心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因而愿意向父母敞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让孤独啃噬孩子的心灵
一天上午,上海创造教育讲师团团长徐方程教授在家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起初他连连招呼,对方却没有应答,正要挂断之时,电话里传来一个孩子稚嫩的、吞吞吐吐的声音:“嗯……老伯伯……我想……想跟您说说话……好吗?”原来竟是一个被关在家的一年级小学生,在万般寂寞无聊之时,胡乱拨通打进来的,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徐教授顿时心头一震,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