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7)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后来科学家们对其他动物的多方面能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动物多方面发展都存在着这种现象。
这一发现的最大意义是给人们研究人类能力发展提供了启示。人们经过多项统计研究,发现人类各种能力的发展的确也存在着“关键期”这一特性。狼孩这一事实,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
1920年辛克莱在印度发现了两个与世隔绝,被狼养大的女孩。辛克莱把他们分别叫作卡玛拉和阿玛拉。由于多年和狼在一起生活,她们的生活习性和狼完全一样。回到人间后,辛克莱对卡玛拉悉心照料和教育,她六年才学会直立行走,两年学会站立,四年学会了六个单词,七年学会了45个单词,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她17岁死去时,她仅相当于四岁儿童的智力水平。为什么对于卡玛拉来说学习竟如此艰难呢?原因是她没有在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内得到相应的学习,错过了学习时机。
以前,很多父母没有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也就没有按照这一理论开发孩子的能力。如今很多资料介绍了关于孩子多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有针对性地开发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相应能力的具备很有意义。
下面介绍一些国内外学者具有统一结论的人的心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直立行走和言语发生的时期。三岁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倾向最强烈的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个性已初步形成。二至三岁是儿童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四至五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岁左右是掌握数的概念的关键年龄。“陪读”的弊病
试看如下情景:
妈妈:宝贝儿,该看会儿书了吧,你都玩那么长时间了。
儿子:看书太累了,我不想看!
妈妈:好好,妈妈陪着你好不好?
现在家庭教育中广泛地存在着家长为孩子“陪读”的现象,家长的理由是这样可以督促孩子学习,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是,“陪读”在短期内可以在表面上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帮助孩子渡过学习的难关;而就长期的效果而言,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弊多利少。
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对原来没有接触过的正规学习可能不能马上适应,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家长应该对他们进行帮助,并且应该督促他们建立起自觉学习的习惯,在孩子读书时父母坐在旁边也还是应该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应该减少“陪读”的时间。因为“陪读”不但会浪费父母的大量时间,而且又会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意志力、责任感、独立性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陪读”中父母帮助孩子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但同时也会形成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经验证明,有家长“陪读”的学生依赖性特别强,上课往往不太注意听讲。即使是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也不着急,认为反正回到家里有父母帮忙。同时还会滋长他们懒于思考的坏习惯,有问题马上去找父母,用不着自己动脑筋。这些当然都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不利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