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6)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错误对待孩子撒谎
孩子要和朋友去玩,妈妈交待“可以去,但是5点一定要回来”,然后送他出门。可是,5点了孩子却没有回来,超过了约定时间20分钟后,孩子才回到家。
有不少母亲会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责备孩子不守约定。
“说好5点回家,就应该准时回家!下次再不守约定就不准出去玩。”
“为什么不遵守约定,说好5点回来就要5点回来,老是说谎怎么成为有信用的人!”
其实妈妈说的很有道理,可是仔细想想,“不可以不守约定”、“说谎不能成为有信用的人”,这不需要叮咛孩子也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一天到晚唠叨,如何健全亲子关系。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如何才能遵守约定,这才是父母应该提出建议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很清楚地知道“5点要回家”,可是玩过头就忘了。而迟归后母亲关于不守约定的斥责,并不能使孩子学到任何道理。应该提出建议让孩子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回家,这才是教育。
因此,当孩子比约定时间迟归,不要指责孩子不守约定。要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才能遵守约定,让孩子戴5点钟会鸣叫的手表出去玩,或说“五点钟妈妈去接你”也可以,或者告诉孩子:“下次去朋友家玩,如果约定的时间不能回来,要打电话跟妈妈说。”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
提倡“人类皆兄弟、世界即和平”。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了不起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很有道理。人类若成为兄弟,就不会有战争,世界和平就可以实现了,这是极崇高的理想。问题是应该如何实现?提倡口号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再伟大的口号,没有具体实现的方法根本毫无意义。
教育孩子时,不断主张“要遵守约定”,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对孩子也没有说服力。实际指导可达成的具体方法,才是真正的教育。
日本演艺人员黑柳彻子有一部作品叫《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畅销书。这本书是小豆豆(黑柳彻子)回忆其小学时代的作品,其中有一个单元是“其实你是好孩子”。小豆豆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例如朝会进行时,会把两根小辫的尾端夹在腋下前进,或做一些滑稽的动作逗大家笑。老师总是板着脸大叫:“又是你”。
可是,校长先生却未责骂小豆豆,总是说:“其实你是个好孩子。”黑柳女士因为校长先生的这句话而勇气大振,自信大增。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好孩子,并没有坏孩子的存在。以黑柳彻子的情况来说,调皮未必就是坏孩子,应该说是好孩子偶尔顽皮一下,假使孩子说谎,并不表示他就是坏孩子。
没有本来就爱说谎的孩子,只是好孩子偶尔撒撒谎、恶作剧一下。所以,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说谎而责骂他是坏孩子。好孩子的行为不一定完全都是好的,偶尔也会有说谎的坏行为。
最重要的是可否成为大多数行为是好行为的人。不要认为有恶行为的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应该认为是好孩子偶尔说谎,并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这样,孩子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孩子也可以跟小豆豆一样增加自信。
另外还要提出的一点是,对于几乎不做坏事的孩子,总是赞美他“好孩子、乖孩子”也不太对。对孩子而言,常被称赞为好孩子,为了避免违背父母的期待,反而会增加许多压力。万一无法面对父母的期待,会有很大的挫折感,可能会成为说谎惯犯的危险性很大。所以,不要只关心孩子的性格与人品,要注意他的行为,当他有好的行为,不要总说“好孩子”,而要说“这个行为很好”。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