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草原牛”夺路香港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2年7月20日下午4时30分,飞机穿云破雾,缓缓降落在香港九龙机场。一过边检站,我们便在机场大厅里看到了熟悉的“金箍棒”奶盒——蒙牛纯牛奶!
香港是个自由港,除烟酒等少数几项物品课税外,其余都免税,世界各地的产品争着来这里打天下,因此被称作“购物天堂”。但遗憾的是,在香港的超市里,大陆的产品凤毛麟角。蒙牛奶2002年2月份初入香港时,香港的商超本能地拒绝:“大陆名牌,我们不要,不要。”
要与不要,直觉反射;自由之港,品质说话。结果半年不到,香港三大连锁超市里,蒙牛奶足迹遍布。百佳190个分店里,120个有蒙牛奶;惠康255个分店里,240个有蒙牛奶;华润69个分店,全部有蒙牛奶。
在香港最大的百佳超市,蒙牛奶雄踞货架中央,250毫升的蒙牛纯牛奶,每支零售价48元(港币)。在这里,与蒙牛比拼的都是国际名牌:澳大利亚的保利,还有雀巢、维记、十字牌等。利乐包销量最大的保利,明显地感受到蒙牛的威胁。蒙牛初入时,坚持“第一的品质,第二的价格”,价格低于保利;三个月后,“蒙牛走到哪儿,哪儿的牛奶就降价”的规律在香港再演,保利奶的价格已降到蒙牛奶之下。
日本人所开的崇光超市,是蒙牛奶在香港落脚时的第一站。走进去,人流交织。日本“北海道”牛奶在做免费试饮,尝一小杯,奶味挺足,但不及蒙牛奶的厚重绵长。在这家超市,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同样来自内蒙古的伊利牛奶。蒙牛和伊利,是我们此行在香港市场看到的仅有的两个来自大陆的牛奶品牌。蒙牛奶在该店销势甚旺,有时日销量达100多箱,这快赶得上内地一个中型重点店的销量了。要知道,香港的人均牛奶消费量并不比内地高多少。从拒绝到认可,从认可到敞怀接受,这堪称大陆牛奶6个月征战香港赢得的一份“民意公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由于先驱者的拼搏,大陆牛奶已经有了通往香港市场的桥梁。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