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只有挪用公款才能自救结论荒谬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新京报:这篇专访讨论的核心问题被解读为:谁令郑俊怀孤注一掷?文章认为,是蒙牛挟外资逼迫,让郑俊怀孤注一掷,冒险MBO。你对此有何评论?
孙先红:这完全是一种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而且有挑拨内蒙古两大乳业企业之嫌。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一贯头脑清醒,不会因为别人挑拨几句,然后就对打起来。伊利郑总出事的时候,我就告诉打来电话的《新京报》,伊利是个好企业,即使个别人有问题也不等于企业有问题。
竞争到处存在,把企业领导挪用公款的原因归结为两家乳业企业的竞争,实在是闻所未闻。国内乳业中,蒙牛、光明、三鹿、完达山、三元、新希望等,哪一家不曾受到竞争威胁,他们也只有挪用公款才能进行所谓“自救”吗?中国各行业各产业的竞争也很激烈,也要这样干吗?细读W先生的言论,感觉W先生的逻辑很奇怪,例如这一段就说不通,我给你念一下,他说:“目前,真正控制伊利股份的,只有金信信托一家,而金信信托去年以28亿元人民币的代价,从呼和浩特市政府手中买下伊利的全部国有股份,或许,这正是郑俊怀借金信信托之手实现MBO的招数,然而,郑俊怀这一招虽然使外界势力的敌意收购成为不可能,却涉嫌挪用公款,导致他锒铛入狱。”W先生的意思好像是在说,股份由呼和浩特市政府掌控是不可靠的,必须由郑总个人掌控才算安全……按W先生的逻辑继续往下推演,有可能得出一个非常可怕的结论,是不是企业家的个人尊严比国家利益的尊严还要大!
再说,如果外资想收购伊利,直接收购即可,难道非得通过蒙牛来“曲线”运作吗?
我还提请大家注意一个细节,从目前发布的新闻来看,伊利两笔公款被挪用的时间在2000年至2001年之间,那时候,外资还没有进入蒙牛,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预测(外资第一次注入蒙牛是在2002年11月)——既然当时连外资都没有,自然也就根本谈不上“蒙牛挟外资逼迫”郑总的问题。W先生见木不见林,演绎这样荒唐的逻辑,不知他到底想干什么?
八、和谐共荣:相逢一笑泯恩仇
“草原品牌是一块,蒙牛伊利各一半”。
《三国演义》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种分与合,实际上不限于“有形实体”的分与合,同时也适用于“无形品牌”的分与合。
就品牌而言,正如蒙牛新闻发言人所言:实际上蒙牛与伊利早已有所“合”——数年来,他们合力打造出了一块金光闪闪的共同品牌:中国乳都。
郑俊怀出事后,草原乳业的确出现了新的变局。
有人曾对这种变局作过四种预测:一是蒙牛伊利合二为一,更大更强;二是蒙牛失去伊利的对峙,活力锐减;三是伊利一蹶不振,蒙牛风光无限;四是蒙牛鉴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教训,主动施救,拉伊利走出水火之境。
现在看来,这四种预测都不正确。伊利比人们想像的更坚强,蒙牛比人们想像的更稳健。
竞争的最高境界是竞合。“郑时代”的结束,“潘时代”的开始,终于可以使蒙牛与伊利的高层更加超然地思考一些问题了……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相逢一笑泯恩仇,草原乳业两大巨头的理性回归,有望迎来一个“和而不同”的新时代!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