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蒙牛永远“贵一角”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谈到草原两大乳业的竞争,人们最热衷的就是谈价格战。2004年的“奶价不如水价高”更让价格战成为焦点。
让我们以1000ML利乐砖纯牛奶为例,看看乳业近年的价格变迁:
2002年售价:6~75元/盒;
2003年售价:5~55元/盒;
2004年7月份的售价:39~45元/盒(已经跌破出厂价)。
不少专家和媒体都在讨论“价格战的罪人”到底是谁?
事实上,是谁挑起的价格战,大概没有必要去考证。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价格战是优胜劣汰、产业升级的必然步骤,价格战也是消费者货币投票的必然结果,否定价格战无异于否定市场规律。
况且,厂家害怕价格战,消费者偏偏喜欢价格战。
我们这里需要分析的是蒙牛与伊利的价格策略。
在发展初期,伊利一度期望通过价格战来打垮蒙牛。但自2002年之后,蒙牛制订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应对策略:蒙牛的牛奶永远比伊利贵一角
(当然,并非所有的市场都搞“一刀切”)。
为什么“贵一角”?蒙牛的理由是:因为蒙牛牛奶的特色是“一净一稠”,既确保天然,又闪蒸去水,品质好自然卖得贵。
这样一来,伊利的价格战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让蒙牛树立了一个“东西好自然卖得贵”的品牌形象。
这么多年,虽然局部市场有时会有一定的弹性变化,但总体来说,这个“贵一角”的策略四年来基本没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