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引论——十项全能创“全国纪录”(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个目标确立后,实现它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许多人的做法是,遇到困难就修改目标,因为改动目标最简单。殊不知,目标一动,整个系统都被打乱了。蒙牛的特点是,不修改目标,只修改手段。因为一旦目标坚决,“导弹-目标”的自动伺服机制就使手段自然跟上,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包括人的思维和情感,都向这一目标“自动伺服”。
2003年初,北京大学何志毅教授曾问牛根生:“想当老大吗?”牛答:“老大谁都想当。不过,我的‘标杆’都是国际企业,没有国内的……想尝尝世界冠军的滋味。”
时隔不久,在瑞士召开的“利乐全球乳业年会”上,利乐公司CEO蔡尔柏指着身边的牛根生,对全球乳业的巨头们介绍说: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乳制品公司,是他领导的中国蒙牛。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根据这一原理,治国1999年曾经自以为是地提出一个“半数定律”:立志100,成功50;立志50,成功25;立志25,成功125……
然而,到了蒙牛之后才知道,“半数定律”在这里根本没有市场,牛根生奉行的是所谓“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标”的“导弹-目标”自动伺服机制。
在蒙牛,对目标的追求近乎偏执。
开会迟到了,哪怕前一分钟你是在接待贵宾,照罚不误,理由是开会安排在先,接待发生在后,不能让众人等一人,不能让临时事务乱了定规。
你领来的客人踩了绿地,你须代他向公益事业捐款50元,理由是,客人不知道企业的规矩,但你不是不知。如果你没有向客人及时告知,责任在你;告知了客人没执行到位,还是等于你没执行到位。
2004年,蒙牛举行了一次全员考试,除督考的总裁、书记两人外,要求参考率100%(分批分次进行)。总裁秘书当天必须出差,请求免试,不允,最后在离出差地最近的考点参加了考试。有位应回总部呼和浩特参加E卷考试的驻京干部,因事务缠身误了当晚的火车,请求就地参加A卷考试,不准,只得赶第二天的早班机,下了飞机又打车50公里,终于在开考前一刻钟冲进考场……
把制度执行到位,有时是需要支付额外成本的,有时还显得不近人情;然而,破坏制度、漠视规则带来的成本更大。蒙牛正是靠这种苛求的态度,实践着它的理念:“与自己较劲”。
牛根生是这样阐释“与自己较劲”的:
“与自己较劲”是蒙牛文化的精髓之一。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
“与自己较劲”与“与别人较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前者的着眼点是提升自己,后者的着眼点是遏制对手;一个好的品牌,不是它消灭对手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牛根生很推崇一句话:没有任何借口!出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一切原因从自己身上找;两军对垒,不要期望对手失分,要设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别人打你一巴掌,先不要忙着声讨“打你的手”,而要反省“挨打的脸”……“与自己较劲”的理念,让蒙牛甩开膀子,当了一次乳界“阿甘”:跑啊跑,专注地跑,不停地跑……结果跑成一个“成长冠军”,跑出一个“世界冠军”。
在蒙牛,可以容忍悲壮的失败,却不能容忍体面的放弃。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