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迷途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任何一个伟大的情感复兴之前,必须有一场理性的破坏运动。
——克莱夫·贝尔
男人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男人像猴子或者一部分像猴子?为什么造物主还没完全将他们变成人类?当然,这样的提问可能尖刻些,但结论确实在事实的基础上引发的,没有粉饰的东西是丑恶而真实的。
泯灭的良知
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中播出了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在妻子患癌症的时候,上诉法院请求离婚。法院在当事人并不在场的情况下判决了离婚。当然,法院也下达了上诉的通知。应该说,从法律的角度讲,没有什么失误。
留下的问题就是身患绝症的妻子在计算着活着的天日。在身负几十万债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走完自己的最后历程。这不是悲壮,而是凄惨。
我想当这一切终成“历史”之后,旁观者或当事人重新拾起已经逝去的“梦”的时候,怎能心安气静?怎能面对真实的记忆?又怎能再去掂量良心的天平?
虽然,这不是“理”与“法”的问题。但“情”与“理”为什么总难在上帝的面前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古代哲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不是猴子。人区别于动物只有一点点,就那么一点点,那就是人性。如果连这一点都泯灭或者丧失的话,人不仅退化为动物,而且其丑恶较动物尤甚。
世间为什么那么多人间悲剧?细想起来或者粗想起来,人间悲剧的造成多属于人类自身,而非自然灾难。
据资料显示:人间悲剧真正缘于“天灾”的仅占17%,而缘于“人祸”者却多达83%。
由此我想到:
为什么为了逃避社会责任或者道德良心,在亲人最需要的时候离开他们?不,是抛弃他们。
为什么已为人母、已为人父者,在一个生命刚刚堕地的时候,将他们弃之街头?而最堂皇的理由:为他(她)今后生活得好一些。
为什么在东南亚,儿童受到性虐待的竟高达18%,而且一些“文明”世界的脑满肠肥者为了发泄兽欲,公然在这条“绿阴通道”中肆无忌惮地表演较动物还丑恶的行为?
为什么人世间那么多妇女遭受不幸,其性虐待的比例居然高达80%。
一篇《童妓浪潮肆虐亚洲》的报告,该文作者的详尽数据发人深省:
纤细秀丽的桃丽15岁,住在世界卫生组织设于金边的康复中心接受疗伤。为了保护从妓院逃脱的童妓,这个中心相当隐秘,没有招牌亦没有门牌号码。
桃丽的父亲当兵,在1997年柬埔寨政变中丧生。母亲罗兰为了寻找活路,带着4个子女和孩子的祖母在金边附近的坎杜村住下,她的“家”是一个四面毫无遮拦的茅草棚,人就睡在地上,一家6口艰难度日。
1998年10月的一天,邻居波利称自己有办法让她家有很多钱,罗兰喜出望外,就让波利把桃丽带到金边的“一家餐馆洗碗碟”。实际上,波利却以1000美元的价格,把桃丽卖给了金边的妓院。然后给了罗兰30美元,说是餐馆老板的首次付酬。
第一晚,妓院鸨母就把桃丽带给了一个醉汉,她大哭,尖叫,极力反抗,最后醉汉只好放弃。第二天,桃丽遭到鸨母的毒打,并在惊恐、颤栗和绝望中惨遭蹂躏。这一夜的价钱是一美元!那嫖客是个警察。
桃丽的故事在柬埔寨并非“绝无仅有”。据统计,仅金边,妓女就有8万之众,其中31%年龄在12至17岁之间,她们当中至少一半是被诱骗与贩卖来的。在柬埔寨,提供童妓的妓院有数千间,妓女村也有1100个之多。距金边11公里的公路旁,竟然就竖着一个用8国文字写着“欢迎莅临使用安全套之地”的巨大招牌,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清一色越南妓女组成的“越南村”,村内每间屋门前均站着二三十名衣着性感的少女。拉皮条者则高叫:“来吧!只需5美元”,无怪乎人们把柬埔寨称为“恋童癖的天堂”。
然而,柬埔寨的童妓浪潮不过是国际性童妓淫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已!据“国际终止亚洲旅游业童妓运动”的资料,整个亚洲有超过100万儿童沦为娼妓;菲律宾约有10万儿童在酒吧、妓院、沙滩、街头提供性服务;越南的娼妓中20%为儿童;泰国的童妓,1996年时估计已达70万,而在贫困的泰北山区,60%至70%女孩都出卖皮肉。在过去10年里,泰国妓女人数,每年以10%上升。
贫穷,无疑是亚洲童妓淫业泛滥的主要原因。亚洲金融风暴后,货币贬值,外国游客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寻花问柳,更刺激了淫业的猖獗;失业问题严重也令一些家庭强迫女儿卖淫赚钱,一些国际犯罪集团跨国贩卖童妓的活动,更使问题恶化。他们的淫媒经常在一些贫困村落到处打探猎物。当女童长到10岁时,淫媒就会与其父母接洽,提出极具吸引力的金钱诱惑。
童妓在任何国家都是违法的,但总是屡禁不止,这与一些国家打击不力,生怕影响所谓旅业“开放”是分不开的。联合国的报告说:1998年东南亚从事此行业的人数已达100万,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卖淫业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至14%。
然而,性旅游顾客主要是西方男性,他们在第三世界国家性侵犯儿童,可以逃避自己国家对这种兽行的严厉处罚。联合国宪章一再敦促各国把“从事境外儿童性剥削活动”刑事化,不少国家和地区也已立法禁止国民在海外淫侮儿童,但真正获检控者却是极少数。
与身体受伤害比,童妓在心灵上的创伤更为深重而难以愈合,不仅是由于她们失去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童年和童贞,更因为她们不被当人看待。她们日夜都处于惊惧、羞耻、无望和抑郁中。她们意志消沉,自我否定,视自己为污秽肮脏之物,没有人生价值意识,没有未来。要修复女童心灵创伤,让她们重拾自尊,重建人生的盼望,难度极大。
重返森林
男人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这些“雄性动物”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亚当和夏娃在丛林中“造人”的时候,是否少装了几个部件,或者说,少装了管得住“魔鬼”的闸门?
我们可以将“人”与“动物”作为一个比较,“男人”有时较“雄性动物”还丑陋。
——动物是以个体或群体的生存为第一需要。当物质匮乏的时候,他们可以“同类相残”,但当食物充足,其基本生存得到满足时,“生命总呼唤着自由的阳光和空气”。换句话说,每个生命个体之间,总还能“相安无事”。
然而人呢?人性的贪婪已经不是以“生存需要”为最高原则。为了自己的“需要”,人类可以剥夺其它同类的需要,诸如食色的需要等等。“马太效应”是人类所独有,这是贪婪与智慧所生成的“定律”。财富的高度集中并永远倾向于富人的定律,哪一条不是一小部分人占有了大多数人的生存需要为代价的:我们1999年城镇居民支配收入人均为5854元,比上年增长7.9%,而占总调查量20%的高收入者却拥有42.4%的财富。
——狮子吃羚羊,饿了就吃,吃完就完,没有宣言,也没有“总结”,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
然而人呢?那些“抛妻弃子”的丈夫和有恋童癖的阔人还有一个美丽的谎言:被抛弃者的死亡是少了一份牵挂,被遗弃者将来会有“更好的生活”等等。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百思不解的问题:为什么孤独的老人宁愿与猫狗为伴?因为猫狗是人最忠诚的朋友。它们不会因主人的穷困落泊而投井下石,更不会在伤害他人之后还编织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一个南斯拉夫人在纳粹占领期怕遭屠杀,于是带上猎枪潜入森林。二战胜利后,终于被当地居民发现。他已经在森林中生活了整整十五个年头,其语言表述能力都已退化。好心的人们将他接回了村子,送来食物并教会他重新与人交流相处。然而三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这孤独的老人又回到森林中去了。他是在人类社会中生活了五十年的成年人,他离群索居也仅仅十五年。是什么力量使十五年的历程否定了逝去的50年的光阴?
为什么已68岁的老人不愿与人相处而愿与羊为伴?慢慢地,我终于明白,最难相处的,不是猛兽和羔羊,而是人类自己,尤其那些“穷凶极恶”的男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