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让别人在你身上找到信任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相信就是力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时能发挥与信仰相同的爆发力。
战国时期,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时,当时就有人劝文侯说:“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位居高官,怎么能让他担任大将?”
魏文侯经过考虑后,决定还是派乐羊去。
乐羊到中山国后,驻兵三月未攻,因为当时中山国君屡次让乐舒去找乐羊,要他延缓进城。消息传到魏国,大臣怨声鼎沸,而魏文侯却对乐羊深信不疑。
乐羊不攻城,其实有他自己的道理:“我要让中山国的百姓看到他们的国君是怎样地不讲信用。”后来,中山国国君为了协迫乐羊,把他儿子煮成肉羹,差人送给乐羊。乐羊坐在军帐里端着肉羹吃了起来,一碗吃尽了,立刻下令攻城。
中山国国君这样的举动让百姓大失所望。乐舒并未背叛他,而且还成功地让乐羊延缓攻城,让他有时间与大臣商议对策。但中山国国君却反而杀了乐舒,还残忍地将他煮成肉羹送入他父亲的口中。中山国的百姓知道自己的国君如此对待对国家百姓有功的乐舒,又怎么能够保全自己一家大小的安全呢?
中山国国君由于失去了百姓的信任,所以一战即败,魏军迅速占领了中山国。
乐羊凯旋时,魏文侯亲自出城迎接,大摆宴席为他庆功。宴席上赐给他两箱礼物。乐羊回家打开箱子一看,箱子里全是大臣们弹劾他的奏章。第二天,乐羊前去谢恩。
魏文侯说:“我知道,只有你才能担当这一重任。”
以上就是著名的“乐羊不攻城”的故事。信任的力量在这个故事中产生了两极化的结果:中山国因此亡国;魏文侯因此得一忠诚猛将。魏文侯如此信任乐羊,是因为他对乐羊有充分的了解。但是,求人与助人中如果信任那些自己不了解的势利小人,则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祸害,就如同故事中可怜的乐舒。
但是如何能够知道哪些人足以信任,哪些人不能呢?不妨看看汉朝的汲黯是怎么分辨的。
汉武帝的大臣汲黯是个威武不屈的忠义之臣。在他位居高官时,许多人到他的家里来拜访,向他求助。他家里常常高朋满座,把门槛都踏坏了。
后来汲黯由于直言上谏激怒了汉武帝,被免去官职。过去的那些朋友一个也不来了,家门前真是门可罗雀。不仅如此,这些朋友还在背后恣意攻击他,把他过去作为知己说的知心话广为传播,四处败坏他的声名。
后来,汲黯官复原职,一些中断来往的昔日“朋友”又想来拜会他、向他求助。结果,当然遭到了他的愤然拒绝,因为他已尝到信任这种势利小人的苦头,不想重蹈覆辙!
能够在危难时不离不弃并伸出援手的人,才是足以信任的,魏文侯之于乐羊是这样;汲黯的昔日朋友之于他更是如此。
忠诚待人,才会对人有信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信任。就像求助中借来的财物能及时归还的人,必然能获得下次的援助一样,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借钱不还谁还会再借给你?
求人时,自己既要守信用,同时也要信任忠诚的人,信任那些经过长期考验、值得依赖的人,不轻信势利小人,才能得到适当的帮助、避免祸害、万事亨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