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7章 “6000小时连轴转先生”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人喜欢讲他如何慷慨,如何仁慈,如何有用不完的精力,并向这位领头人和广告天才致敬……另一些人则批判他的家长式作风、简单教条主义,或者还不算独裁的专横做法。在他去世近45年以后,欧仁·舒莱尔,欧莱雅的创始人给人留下的仍然是褒贬不一的形象,或至少是矛盾的。他既有远大的目光,又很近视落后,既杰出又糊涂,既循规蹈矩又敢冒风险,既朴实谦逊又好为人师……
他兼企业家、经济学家和改革家于一身,总之,他可不是让人随便一笔就能画出来的,除非是漫画。
1941年,他完成了《经济革命》(La R巚olution de l諑conomie)一书,作为最得意的一本书,他在里面描绘了一个老板应有的形象。不用说,就是他自己的形象:“一个真正的老板,首先而且特别要有个性……是一个平和的竞争者,这个人永远闲不下来,永远对他的现状不满意,永远为明天着想……他被内心无可抗拒的动力推动着,这动力好似一个内心深处的魔鬼……对他来说,最理想的莫过于:行动……一个真正的老板要有战士的灵魂,只有在战场上他才完全感觉得心应手。”
“舒莱尔先生”(他的职员这样称呼他)总是用咄咄逼人的目光监视、打量你。最先吸引你的是他那副面孔:光滑的前额,结实的下巴,刻在脸上坚毅的皱纹,还有他生命最后几年长出的盈盈白发,脸上偶尔绽放出的微笑会占据整个脸庞,并突出了那双蓝眼睛的光芒。
其次是身材:矮胖、敏捷、结实,身子总是站得笔直,几乎总是身着深蓝色衣服。只是站在办公桌前他会弯下腰,把手放在耳后听人说话,好像耳背的样子,这弄得他的合作者从来也搞不清楚他到底能听到什么程度,甚至是不是真的重听。
1954年,在他生命的黄昏时刻,梅里·布隆贝热这样描写他:“他看起来像个给乖孩子演戏的老牌魔术师,满头卷曲的头发,眼底露出天真。走起路来蹒跚不稳,颇有查理·卓别林的风范。”这是一个喜欢使用现成句子与格言的卓别林,也不怕别人说他陈腐守旧,而且“他说话的速度像打机关枪……着急起来还跺脚搓手的”。
欧仁·舒莱尔生于1881年3月20日,就出生在他父母开的面包店的后院,巴黎第6区寻南街124号。查理·舒莱尔和阿梅莉·德尼佐是从阿尔萨斯大区逃出来跑到首都定居的,那是1870年普法战争的前夜,他们不愿沦陷成为附庸而最终选择加入法国籍。这些选择离开阿尔萨斯附庸国的人被称为“欧普唐”(optants)。爱国的查理·舒莱尔甚至还参加了贝尔福的国民别动队,都是些志愿队伍,在当费尔-罗施罗上校的领导下,他们在为期103天的日子里,在阿尔萨斯地区抵抗了外来侵略,保卫由沃邦将军建起的城市。
查理和阿梅莉两人都出生于1848年,他们的出身都十分贫困。他是修鞋匠的儿子,她是手工业人之女,其父以铁匠为职业。查理结婚之前在上莱茵省的伊乐福斯当厨师。根据当地教会的记录,至少自1664年起舒莱尔家族便在此定居。阿梅莉在勃艮第省的塞尔吉的一家面包店里做女仆,她是在那里出生的。
这对夫妇五年之内生了五个孩子,都是男孩。欧仁是在巴黎的圣弗朗索瓦-艾扎维教堂里受洗礼的,也是惟一存活下来的孩子。“家里生活得很艰难,我正是在这种拼命干活的环境下长大的,面前的榜样便是我自己的父母在做苦力。”每天上学之前,小欧仁“要挑杏仁,给点心模子上黄油,头上顶着柳条筐送货”,这位工业家后来回忆道:“我当时又是学徒又是小学生,后来是工人兼大学生。”
这孩子未来的命运似乎就这么定下来了。然而世事多变,1891年的“巴拿马运河丑闻”将他父母的积蓄吞得无影无踪。几年以后,他们不得不跑到巴黎郊区的勒瓦洛瓦-佩雷区安置下来,并盘购了一家小店继续做点心生意。由于他们的面包店给讷伊的圣克洛瓦中学送货,舒莱尔太太也希望儿子读点儿书,欧仁也就名正言顺地进入了这所精英学校。他的很多同学日后都成了知名人物。如此欧仁便与未来的哲学家勒内·勒塞内成了好朋友,后者为《性格学专论》(Trait?de caract巖ologie)一书的作者。
“笑神”是同学们给他起的绰号,因为欧仁又有趣又爱开玩笑。他也很有才华,不管什么科目,成绩总是班里的前三名。他在圣克洛瓦中学一直读到初四,然后进入孔多塞高中继续上学,对他父母来说这要作出“很大的牺牲”。他在这里结识了共产党员雅克·萨杜尔,后来成为他一生最忠实的朋友。
通过中学会考以后,欧仁希望就读于巴黎高科或中央工艺学校,但是家中的经济状况无法让他继续深造。加上他们刚刚又经历了一次大的财政打击,舒莱尔夫妇不得不卖掉他们的小店回老家阿尔萨斯大区。欧仁得找工作,他做起了流动商贩,在露天市场上卖些零布头。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他又回到了巴黎求学,最后得以进入化学专科学校就读,1904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他回忆道:“有些教师很喜欢我,帮了我很多忙。”
毕业后他在索邦大学得到职位,做维克托·奥热教授的助手。后来,因为他对工业较感兴趣,便于来年转入了法国中央制药公司(Pharmacie centrale de France),其实该公司名不副实,这不是一个药房,而是座工厂。该厂实验室主任是比谢先生,奥热教授是他的顾问。三年之后,年轻人便开始领导化学小组,同时成为《玫瑰月刊》(Revue Rose)的编务,这份刊物的内容与名称毫不相干,其实是一份大型科学杂志。这时欧仁已经成熟得足以着手自己的事业了。
1996年11月18日,利利亚娜·贝当古在化学专科学校百年校庆的讲话中谈到她父亲的创业史,这所学校后来成为巴黎国立高等化学学校。她说:“有一天,有位理发师请奥热教授给他推荐一名能帮他在头发方面做些探索工作的研究员……没人愿意,只有我父亲举起了手。理发店在巴黎的另一边,我父亲每周两个晚上得步行赶到那边。过了几个月,他向奥热教授宣布他将安顿下来在‘自己家’做实验搞研究。就这样在自己家的厨房里,他发明了第一批染发剂……”
这就是第一代合成头发染料,那是1907年,他为它命名为“奥莱雅”。两年后,他创立了法国无害染发公司,对原商标进行校准并改名为“欧莱雅”,欧莱雅就这样诞生了。
他的公司坐落在巴黎阿尔及尔街一个小院的尽头,其实就是舒莱尔住所的两间房子。这套两居室成了办公室兼实验室和展览室!他晚上研制产品,白天就一家家地跑理发店。他胆小得要命,是个蹩脚的推销员,每个月底都捉襟见肘。“我一个人生活,自己做饭,在我实验室里的一张行军床上睡觉。现在想起来,我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活过来的。”
幸运的是,他终于研制出一项高质量的产品,这给他带来了“一点儿小利润”。这一转折又引出了新的喜讯,像是一出精彩的成功故事的开头。他以冷峻而生硬的调子在一份笔录中这样总结道:“1909年,我的经济状况有了改进,我同贝茜·董修厄小姐结了婚。可我们只在1922年才有了孩子。”人们将感谢他的“只在1922年”。
同一阶段,通过一位表兄,他结识了一位会计,从埃佩尔奈来的安德烈·斯佩里,后者就职于Cusenier公司,一个生产烈性酒的厂家。这位理财专家拥有一小笔积蓄,舒莱尔这位精力十足的老板所提出的计划说服了他,使安德烈·斯佩里成为拥有舒莱尔20%资本的合伙人(直至他1936年去世一直如此)。舒莱尔从此搬到一处大一点的公寓安身,在卢浮宫街,有四间屋子,雇了一名指导人员,是原俄国宫廷理发师;还雇了一名推销代理人,此人极尽巧舌之功能,舒莱尔不用再与那些理发师打交道了!从此欧莱雅的事业蒸蒸日上……
此时,在那些只知道他是30年代及德军占领时期为极右阵营里的一名激进分子的人看来,舒莱尔当时所从事的工作着实会令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20世纪初,青年舒莱尔比较接近社会党。20岁之前,这个“人民子弟”还在巴黎小教堂区与雅克·萨杜尔、马塞尔·卡谢等其他几位左翼人士一起创建了一所简陋的民间大学。舒莱尔好几年的业余时间全部都贡献给了这项事业的发展。1910年左右,这位化学家还曾尝试做过共济会成员,不久于1913年放弃。他从来不是一个很虔诚或很努力的会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在战时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这点我们还记得),但他并未忘记他的同志。1924年,雅克·萨杜尔于1917年去俄国执行完公务后回到了法国。这位律师是德·阿尔贝·托马律师事务所的成员,后者在炮兵与军用设施机构任副国务秘书。由于雅克·萨杜尔同情布尔什维克,当时便在俄国成为一名红军视察员。一回到法国,他马上便被定罪为投敌叛变,在法国军官审判中被判处流放苏联。
舒莱尔身着荣誉骑士的军服去法庭为他作证,除了他还有马塞尔·卡谢和德·亨利·巴比斯。等到战争结束,萨杜尔(仍然是共产党党员)回报了他的拔刀相助之恩。1946年,在舒莱尔受到被清洗的威胁时他便挺身而出。
当时,这位初出茅庐的企业家的事业正方兴未艾。为了把欧莱雅的牌子及其产品大众化,他已经同“头发商人”及一名理发师(他后来以“高利”买下了他们手中的股份)一起创办了一份杂志,名为《巴黎发型》(La Coiffure de Parris)。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个多事之秋,女性主义正在抬头,而舒莱尔的短发模式则使得这些女士们将她们漂亮的脖颈展现了出来……
1929年,路易丝·布鲁克采用了这一“男孩子”发型,清爽而明快,是圣女贞德的风格。作为电影《露露》(Loulou)与《丐帮头目》(Roi des mendiants)的女主角,她走的是那位年轻姑娘的道路,即1914年以来巴黎康蓬街一家时装店的女主人:可可·夏奈尔。当时这位小姐的短发如同她的模特所穿的超短裙一样遭受非议,因为当时流行的还是在查尔斯顿舞的节奏下穿衬衫式连衣裙,脑门前梳刘海儿的形象。
这是个事件呢还是一场革命?是一场革命!妇女们匆匆忙忙跑进理发店,使得法国几年之内就新开了4万家理发店,这对欧莱雅来说可是个推销新型染发剂的大好时机。
欧莱雅染发剂品名为Imedia,它在当时染发配方的新发明中崭露头角。但是这类染发剂会引发过敏反应。舒莱尔先走了一步,作为营销人,他建议顾客事先在皮肤上做试验,甚至还设想出了一种保护措施,这受到妇女们的交口称誉。
Imedia染发剂在法国及国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畅销意大利、奥地利、美国、巴西等国。我们的企业家离开了卢浮宫街搬到让雅克卢梭街,并在克拉威尔街建成了一座工厂,是在巴黎东北部高地肖蒙墩附近,他把公司所在地安置在一个与它名字相称的地方:皇家大街,离马德莱娜教堂只有几步路。
应该说他的发明层出不穷。1934年,他推出了多谱(Dop),第一种大众洗发液。舒莱尔的历史与法国人对卫生要求的慢慢提高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诉法国人,说他们很脏,很难闻,外观也不好看。”老板对他手下的营业人员建议这样说服客人。
1935年,由于舒莱尔在阿古艾斯特乘Edelweiss号出海时总被太阳晒得脱皮,他便和研究小组一起研制了一种防晒油,即太阳琥珀。他们先在蓝色海岸做了试验,然后产品便在全国范围内销售,那是1936年……正好是法国实行带薪假期后的第一年!
欧仁·舒莱尔有时候还是满有运气的,往后再看看这位先驱者如何将他的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欧莱雅已经拥有1 000多名员工,这还只是个开端。直到二战结束,这家企业已在社会变革中得到了诸多好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自来水设施的现代房屋的兴建,娱乐的普及化等。公司没有预见到这样繁荣的增长势头,要不然在两次大战中的发展可能就不是一个人能顶得了的,可不要小看了欧仁·舒莱尔的能力!
我们的企业家又去进行新的探索了,当然并不总是顺利。他虽然腼腆,但是个有天赋的男人。有位梳子制造商是1909年创刊的《巴黎发型》的广告客户,在他的要求下,舒莱尔于1919年担任了一家塑料工厂,即赛璐璐企业的技术主任。他用自己的一项及时的发明在几年之内振兴了这家公司,并使产品生产增加了10倍。由于他是以股票方式获得报酬,很快便成为该公司的主要合伙人。
1925年,他把这家公司与塑料材料总公司合并起来,成为当时该产业最大的一家集团,然后在欧洲各地开了许多连锁店。新的合成集团被命名为法国诺贝尔公司(Nobel fran峚ise),提前实现了集中化!
同一年,这位魔鬼式男人与奥古斯特·吕米埃和普拉维克·费尔默在里昂成立了一个电影摄影制作公司,以及另外一家酚醛塑料制品工厂,即Agatine公司。
再回来讲诺贝尔公司。在合并的过程中,舒莱尔失去了新成立集团的财产控制权,却成了它的总裁。虽然他完全可以胜任,可惜只是昙花一现。由于与其他管理人员不和,最后他不得不辞职。离开之前并非没有协商,结果是与诺贝尔交换的股票使他买下了集团下属的另一个公司,那是一家美国企业在法国的分公司,主要生产油漆,品牌为瓦伦丁(Valentine)。
新的公司,新的挑战。舒莱尔重建了位于热纳维利埃的工厂并使之现代化。最主要的汽车牌子,例如雪铁龙、雷诺(Renault)、潘哈德(Panhard)都接受了他的喷漆。那时是于连·迪维维耶所拍摄的电影《西班牙男人》(L誋omme ?l誋ispano)的时代,这是一部无声电影,男主角破产了,却为了勾引一个女人假充富豪……
然而普通用户们可是扳着自己的手指头过日子。我们的企业家又有了别的雄心壮志:他想征服大客户们。他推出了“四小时瓦伦丁”,是一种速干(说话这会儿已经快干了)的油漆。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只是给会计增添了不少麻烦。另外,当时美国的合作者在1929年危机的冲击下想与他解除合同,舒莱尔没有足够的资金把他们的份额全部买下。其他一些投资者,比如法国Grandchamp集团便扶持舒莱尔一直作为企业的领头人。
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企业家应该对自己满意了,因为他的利益都保存下来了。但是他确实还有其他更急迫的事情在等待压榨他的精力,攫取他的资本。
首先是俄罗斯托拉斯!那边的需求大得无边,舒莱尔曾有机会在苏联成功地卖过梳子。现在苏联人又建议他在那边土地上创建一家塑料材料公司。1926~1928年,我们的工业家便去实地做了几次考察,他发现了很大的市场,并说服了他的几位犹豫不决的合作者去同布尔什维克一起工作。他还给他的新兴公司起了名字:Prophopla,即法文“摄影及塑料产品”的前几个字母之组合。
图纸上显示了一个在莫斯科河边上的宏伟建筑,位于莫斯科郊区。而现场一看,则是在瓦尔达十分简陋的厂房,原工厂已搬迁到距莫斯科100公里以外的雅罗斯拉夫尔去了。而这剩下的厂房则与世隔绝。进展并不顺利,除了市场之外还有工会在生产上插上一手。等这家企业终于走入正轨时,又遇上了苏联当局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后又被斯大林废除。最后,这个托拉斯于1932年被苏维埃联盟买下。
有了这一段经历,舒莱尔对共产主义及工会的好感全变了!
而当时在法国作为欧莱雅与瓦伦丁的总裁,舒莱尔不断地变换花样。1928年,他决定抓住另一笔生意,这一次,他把它一直保留到去世。但这桩生意也差点儿让他破了产,它就是梦皂。
这家浴皂企业在一战后由一位马赛人开创,一位油业经纪人,名叫维斯奈。他看到他的客户们一直在发财,这位批发商也萌生了念头:“为什么我就不行?”他在克里希① 建了厂房,但很快便遇到来自盎格鲁-撒克逊的竞争,即Cadum、Palmolive和Levert。在他大宗的生意失败面前,维斯奈说服了一名腰包里鼓鼓的医生亨利·德·罗特席尔德及他的儿子菲利普同他一起合作。但由于他在其他方面做的很多投机生意不佳,这位雄心勃勃的企业家最后以自杀了结。
他死了以后,亨利·德·罗特席尔德觉得事情很难办,他确实并不缺钱,他的父亲吉姆-爱德华在北部铁路线的经营给他留下了一大笔财富。可那也不行啊!梦皂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渊,而且他也不是个做生意的人,他的最大爱好是戏剧。他以德·安德烈·帕斯卡尔为笔名写了好几个剧本,例如,《为了幸福》(Pour 恡re heureux),《栏杆》(La Rampe)及《糖饼风车》(Le Moulin de la Galette)等,他还兴建了由他亲自主持的比卡尔剧院。
通过一位犹太朋友埃特兰先生的介绍,欧仁·舒莱尔愿意再做一次尝试,但有一个条件:即无偿收购梦皂。也就是买下它的全部库存,仅此而已。双方拍板成交。我们的企业家对未来还是有点儿心存戒心,他对这桩生意的规模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他用了10年时间来改进梦皂的产品,重新抛出品牌,最后才使这家公司获利。在经历了这许多冒险之后,他的两幢别墅法兰宫城及阿古艾斯特均处于抵押状态,而且还把自己变成了肥皂生产工人!为了达到目的,1942年,负责这一业务的弗朗索瓦·达勒就组成一个研制小组,集中精力搞出了一种新的肥皂生产流水线,即从一端注入大量的原材料,从另一端生产出一块块香皂。
在这些年的实践当中,我们的化学家一直注重研究,他提交了很多专利,他的各项产品一定要在各自的领域中成为拳头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但他也明白,必须得赶在其他人之前让大众了解他的产品,使之增值。
欧仁·舒莱尔是大众传播及现代广告的先驱之一。歌曲,电台,电影,报刊,海报……他用尽了所有可用的手段。广告是什么?他说:“是一种手段,广告使得文明必须去抵制消费者的惰性。”
不管怎么说,他要看着大众,不能让他们睡大觉!在皇家大街上,他的合作者们经常见他下午往马德莱娜电影院跑。舒莱尔总是迫切等待电影放映的休息时间,以便“审查”他新制作的电影广告并观察观众们的反应……
我们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909年,这位先驱者已经开辟了《巴黎发型》杂志。1923年,《欧莱雅公报》(L誒r巃l Bulletin)也创刊了,这“是一份技术型小报,封面为紫黑色,寄往11 600个理发师,都是欧莱雅的客户,并以7种语言出版”。这本杂志提供使用欧莱雅产品的建议,并提出说服客户试用的充足理由。这是个巨大的成功,1924年伊始,它已发行了4万册,并以一系列小册子相辅助,既面向顾客也面向销售者。其中的《第一根白发》(Le Premier Cheveu blanc)—一份4页的材料,“悄悄地寄到顾客手上”。
20世纪30年代初,舒莱尔又创立了一份新的杂志:《您的美容》(Votre Beaut帲婧笥?959年吞并了另一份周刊《您的幸福》(Votre Bonheur)。在一次去英国的旅行之后,他发现英国人发行豪华版的杂志专门论述美容。真是远见卓识。在德国人占领之前,他出版了一种100多页的月刊,发行6万册,全法国一半的理发师能收到这份杂志。等到全国解放,弗朗索瓦·密特朗,也是安德烈·贝当古及弗朗索瓦·达勒的朋友,曾为它做过一段时间的主编①。
欧莱雅是法国最先拥有广告代理的企业之一。充满激情的舒莱尔还开设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即广告联营企业,他自己任美编。1949年,正是在这家企业,广告设计师雷蒙·萨维尼亚克为公司做的一项广告使之声名鹊起,那是他创作的一幅漫画:一头小奶牛。他解释说:“我在41岁时吃梦皂奶牛的奶而获得了新生。”
我们的企业家很早便召集了一些最著名的插图画家。为了推出染发剂产品,拉乌尔·维翁于1910年设计出了有名的“彗星”图案;1924年,克洛德在他著名的两颗头的招贴画中标出“再也没有灰头发了”;1931年,查理·卢波为新的Imedia染发水设计了“永远拉不直”的广告画,后来他还成为梦皂和瓦伦丁的设计者之一。巴黎所有地铁站的墙上和公共汽车的两边都贴满了这些广告招贴画。
但是开创者舒莱尔的才智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地方是在电台里。在两次大战期间,电台里的广告还只是一句句地念出来的,即一个广告接着一个广告。我们的老板把句子都编成了歌谣。瓦伦丁的口号是由一位模仿秀演员莫里斯·谢瓦利埃唱出的:
小罐销售一身轻,
瓦伦丁,瓦伦丁,
各色品种样样精,
瓦伦丁,瓦伦丁。
时代造就了英雄,家族的产品赞助了各电台的节目。梦皂因此援助了《电台公众评选》(Crochet rediophonique)节目,由圣格拉尼埃主持,也是电台城里取得很大成功的节目。马塞尔·布勒斯坦-布朗谢是电台城的主人,也是广告大师之一,布里西公司的老板。在《马德龙》(La Madelon)的曲调中,整个法兰西都在哼唱着:
香皂淋浴洗个澡,
又清香来又出泡,
品牌不说你知道:
梦皂梦皂和梦皂。
在电台城频道,仍然回响着广告的开头音乐:“哒-嘀-哒-哒”,是由喇叭吹出来的四个音节,紧跟着是一个清楚的声音“太阳
琥珀”。
战后,老式广告又被重新拾起并扩大了播出范围①。在卢森堡电台中,有《周游》(Radio-Circus)和《孤注一掷》(Quitte ou Double)两个节目用了“多谱,多谱,多谱,走遍千家万户”的旋律。《孤注一掷》的节目主持人是一位年轻的歌唱家,当初被路易·梅兰选中(后来成为“欧洲一台”的老板),这位年轻的歌唱家就是著名的扎比·马克斯,他有着金属般的音质,曾在全法国巡回演出过。从1948~1957年间,400万法国人曾络绎不绝地涌进《周游》节目的演出篷!
欧莱雅的信息部里真有一支巡回演出队,在他们巡演的过程中,这支队伍几乎与卖艺者没什么两样。
舒莱尔曾于1953年获得了一项奥斯卡广告奖,他又在全国范围内给梦皂和多谱制作了另一套节目及游戏,比如有“清洁儿童日”。他为太阳琥珀特意组织了一支少女先遣队,乘坐美国高级轿车出现在法国各地的海滩上。
腼腆的人有时反而勇气十足。1937年开始,许多高挑漂亮的女子露着大腿在杂志上为防晒油做广告。1948年,第一位性感美女苏姬把人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芭铎还没出名前10年,这位女士就已身着比基尼露着肚脐展示她古铜色的皮肤了。从没有人敢如此大胆!连电影里的广告明星都不敢,她们只敢穿短裤或拉到腰部的三点式泳衣。
苏姬被从头到脚照了下来在销售点儿做广告。这则广告招贴画经常被盗,商人们只好紧紧看管着店铺。只有布列塔尼的商人彻底拒绝这个魔鬼式身材的女人,他们觉得性感美女也太爱出风头了!在意大利和瑞士,人们还给这位美女穿上了一套泳衣……
“工作对我来说不是件苦差事,这是我的力量所在,也是我的乐趣。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事更让我感兴趣,更让我动心。”1954年12月欧仁·舒莱尔面对巴黎高等商校坐得满满一个大厅的学生这样说。莫非如此,事情也太不可想像了!那一天我们这位73岁的企业家对台下的青年人又详细讲道:“我总是说,我就是个‘6 000小时人’。你们知不知道什么是‘6 000小时人’?就是一个能够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年工作365天的人,没有星期六,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
在工厂里,在办公室,大家都得围着这家伙团团转。
1954年,由梅里·布隆贝热整理出来一位舒莱尔前秘书的回忆录,稍长了点儿,但是十分说明问题:
20年前,我每天早晨8点来到他在法朗宫城的家。他早上5点就伏案工作了。在我面前已准备好了一沓儿笔记和书信,信边上匆匆写了几句要回的话;旁边有另一沓儿纸上只寥寥数笔:那是他记下要口述的要点;还有第三摞纸,是还没来得及作注的文件,但他已思考过了,在他给我口述的过程中脑中已有了成熟的回答。他一直让我记录到中午,然后他就去瓦伦丁了。他的劳斯莱斯轿车就是一个流动办公室,他在里面连一分钟都不浪费。在瓦伦丁的工厂里,他同负责人一直谈到3点钟,中间他吃了一个柚子,喝了一杯茶,没有耽误一点儿谈话的时间,这就是他的午餐。他离开瓦伦丁时手上拿着一个塞满记录的公事包。然后他去梦皂,5点钟走的时候拿了另外一个装满了记录纸的公文包。再到《您的美容》杂志社停留一会儿,拿起第三个公文包。6点他到了欧莱雅,一直待到晚上9点。回家的时候他已有了四个塞得满满的公事包,再工作到午夜,睡5个小时,第二天准时出现在他的办公室里。
“我对自己说,他这么干下去顶多也就撑一两年,最后肯定受不了倒下来。结果到现在20年了,他还这么干!”
这位老板也把他的合伙人弄得精疲力竭,他炸弹般地扔给他们好多服务指令,有时真让人受不了。弗朗索瓦·达勒开玩笑说:“我至少保存了100公斤。”舒莱尔通常在给他们的日常指示中间,夹杂着一些家长式的命令及喋喋不休的教导。不折不扣的领导作风。
关于行动:“我没有因走错路而感到渐愧,但我应该尽早改变方向以达到目标”“顾客,就是商人的上帝”……
关于权威:“指挥,就是让手下的人听话,但是自己也要适应他们”……
关于信任:“请信任我。您会发现信任是可以传染别人的”……
关于时间观念:“如果一个人在我的办公室里待上半个小时跟我聊天,我就会想:这人不太会理解别人”……
欧仁·舒莱尔可没时间消磨。就像那些“多合一”产品,他同时会表现出好几副面孔,因为这位极有活力的企业家也自称为经济学家,而社会和政治生活他也感兴趣……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