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皮特曼时代(10)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那么当这一切发生时,皮特曼和凯斯在哪里呢?很明显他们两个人都认为考尔本的行为无伤大雅,他只是个比较古怪的人罢了。是的,考尔本的方法也许不合乎常规,但美国在线本身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公司。
在美国在线内部,考尔本被当成像弗吉尼亚州达拉斯的米克·贾格一样的摇滚明星那样崇拜。每个月考尔本领导的业务部的员工们会聚在一起庆祝他们最新的成就,而考尔本则会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然后他会给这个月业绩最好的人颁奖,这个业务奖相当于音乐界的格莱美奖。业绩最好的人可以获得纽约市周末豪华两人游。有时,为了鼓励他的团队回报社会,考尔本也会组织他们到华盛顿特区一个贫穷的亚、非裔美国人聚居区安那考斯蒂地区去旅游。美国在线的谈判家们会在那里给穷人们种庄稼,收庄稼。此外,也有自发的、鼓舞士气的探险游,例如,美国在线的这伙人坐公司的飞机飞往旧金山,在旧金山市内著名的的金色俱乐部过夜并旅行。
作为对美国在线精英业务部的回报,考尔本要求手下必须好好表现。他不能容忍手下概念模糊、粗心和懒惰。考尔本对合作伙伴那样残酷,他对手下人也同样如此,甚至会更严厉。他说,他们就像他的孩子,所以他希望他们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考尔本因为公开虐待部下而臭名远播。他指责部下时会大喊大叫,咒骂他们。他会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哭,苦涩地把眼泪滴在饭汤里,并因此崩溃。“他会让这些家伙一直哭:就连最厉害、最有教养的家伙也会哭,”一位原来曾是美国在线的销售人员回忆说,“他会刺激他们一直到他们彻底崩溃为止。”
也正因为这种种行为,年轻的美国在线谈判家们才会只崇拜考尔本,因为他们想和他一们强大,一样厉害。他们模仿考尔本的打扮,穿上牛仔靴,穿意大利西服和高级衬衫。而且他们也掌握了考尔本的长盛不衰的五点钟影子的艺术,他们也会勃然大怒,取笑工作伙伴,讲低级笑话,并残酷地对待合作对象。一位美国在线的员工说:“这是一种虐待人、笨重、虚张声势的文化。”但这种虚张声势的文化却渗透到了美国在线的每个角落。
美国在线的辉煌时期
皮特曼到美国在线后不久,有一次他问一位同事员工们对自己有什么看法。
“他们认为你对公司的股票很有利。”她回答说。
“这对他们很重要吗?”皮特曼问。
“是的,”她回答,“没有什么比这对他们更重要了。”
但至少这个目标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过去美国在线由向人们传福音的传教士所管理,那么现在则由像鲍勃·皮特曼这样的盈利者管理。他们的使命是使公司的股价扶摇直上。过去,美国在线从来就没得到过物质上的回报,美国在线的员工们薪水微薄—多年来,史蒂夫·凯斯自己的薪水也只有20万美元,对一个像美国在线这样规模的公司CEO来说这点工资实在是杯水车薪。员工的福利待遇很差,公司的支出很少,员工的办公室很小,墙壁脱皮。公司不为管理者们的乡村俱乐部会员身份付费,也不会为加班的员工付车费。美国在线没有管理人员的专门餐厅。20世纪90年代末,对很多人来说,在美国在线拿的工资比原来公司少,这很正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在线发给员工的是一张股票形式的股票买卖权,而这些股权凭证在未来具有很大的潜力。
那时,由于美国在线的股票价格低迷,没有人喜欢要那些买卖权。但是如今,美国在线最重要的事就是公司的股票价格。美国在线人的电脑右下边显示的永远是公司的最新股价,就连打印机的显示屏都显示美国在线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到1998年,让美国在线的股票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公司的使命,这是他们的神圣信仰。如今在美国在线最富有、最快、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拥有公司的股票。1997年和1998年这两年的时间里,美国在线的股票从大约每股2美元涨到每股40美元。换句话说,1997年初投资1万美元,1998年底,这1万美元则价值20万美元。仅在1998年,美国在线的股票就因其飞速增长而三次宣布股份二合一。
如果这时你回头想想当时史蒂夫·凯斯在公司使命陈述中这样说:“建立一个和电视、电话一样在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全球性媒体公司……甚至比电视、电话还更有价值。”美国在线一天比一天值钱,天哪,现在你可以估计一下一个美国在线员工的净价值是多少。那时,美国在线的人们都开始算起加减法来了。然而美国在线的新员工们一点也不羡慕老员工所拥有的大量财富,相反,新员工还受到这些财富的刺激和鼓舞,“我们总是在谈论自己的‘数字’是多少”。保罗·贝克是美国在线业务部的一名律师,他这样解释当时的情形:“我们用‘数字’来表示自己需要多少税后的收入才会快乐。我们经常开心得大笑。1997~2000年之间这个数字变化很大,刚开始时,可能你的数字只有200万美元,然后变成500万美元,然后天哪,在你还没过意识到之前,你没有1 000万美元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