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凯斯与美国在线(7)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美国在线有些人将公司的麻烦归罪于美国在线公共关系经理(凯斯重要的另一半)简·威莱奴佛的身上。他们说威莱奴佛对公众的强烈反应毫无准备,说她十分生涩地同媒体周旋,而且沉浸在和公司CEO的恋情中,因而让事情超出了控制范围。但对皮特曼和莱勒来说,他们短期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尽快将媒体控制住。莱勒把美国在线的登陆危机看成是一次政治丑闻来处理,他很精明地制造了一则电视广告,以凯斯为主角,其身份是真诚而又对公众感到十分抱歉的美国在线建立者。接下来他又聘请了一个民意测验公司来监督美国在线的公众形象,他还为美国在线的管理者设计了统一的“话题”(令人信服的花言巧语)。后来,美国在线的管理者在被问到他们的公司极差的服务时都面带歉意,向记者们解释说,最初蜂拥而至的登陆只表明美国在线的强大,表明美国在线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像电话和电视一样重要。
莱勒和皮特曼是一对很好的组合,莱勒忙于应付媒体,而皮特曼则迷惑华尔街。慢慢地,华尔街开始称皮特曼为“鲍勃·皮特曼”和美国在线的救星。皮特曼坚信美国在线不只是个互联网提供者,美国在线像可口可乐或者通用汽车公司一样还是一个品牌消费产品。美国在线就像一个有线电视网,如同MTV一样。皮特曼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MTV的CEO。皮特曼面带微笑,把手一挥,就解决了美国在线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暂时性的,就像打了个嗝一样短暂,对美国在线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就像曾经质疑过有线电视未来的人们一样。“我以前见过这种场面,”皮特曼到美国在线不久后这样安慰记者说,他把自己在美国在线的职责和先前把MTV卖给对MTV质疑的公司的工作相比较,“我经历过这种事情。”
在皮特曼新政权面前,美国在线不再有自由轻松的文化。许多美国在线的人们被要求收支平衡,而以前,多年来他们一直受到鼓励可以自由地花钱去尝试新事物,去犯错误,即使是昂贵的错误也可以,然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他们从来没有过度注意过华尔街,而皮特曼的到来使他们的目标变为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如今,一夜之间他们被迫得去赚钱。
史蒂夫·凯斯极度怀疑皮特曼,认为他不过是个招徕客人的人,一个不尊重美国在线历史却成功的经营者。凯斯直接受到皮特曼在媒体上所获得的成功的威胁。在美国在线内外,他都生活在人们对皮特曼随和、有学识的印象的阴影下,他觉得惴惴不安。如果他不小心谨慎的话,皮特曼会把美国在线的大权抢过去。很明显,凯斯不得不将自己和1976年21岁就创办苹果公司的理想家史蒂夫·乔布斯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乔布斯受到排挤,后来被他请来管理公司的约翰·斯卡利赶下台,凯斯对此忧心忡忡。
而皮特曼则对凯斯的干涉十分恼火,他同意来美国在线只有一个条件:凯斯必须让他自己干。虽然表面上他要向凯斯报告工作,但他拒绝为凯斯工作。凯斯是个理想主义者,坚信美国在线可以改变世界,而皮特曼则是被简单的目标所驱使,他要盈利。“鲍勃总是想名利双收,”皮特曼的哥哥托马斯说,“这一点很明显,他既想富有又想出名,他自己也是这样说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