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用“同理心”看待老板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当你上班时打私人电话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会是什么感受?
当你把事情做咂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会是什么感受?
当你不断抱怨公司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会是什么感受?
在生活中,朋友的过失我们可以原谅,同事的过失我们可以原谅,家人的过失我们可以原谅,甚至陌生人的过失我们都可以原谅,为什么我们轻而易举地原谅这么多人的过失,却惟独对我们的老板和上司耿耿于怀呢?
一位老板说:“假如你曾经为他人工作,现在为自己工作,就会有体会,以前总是认为老板太苛刻,现在却觉得员工太懒惰,太缺乏主动性。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看待问题的方式。”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问问你自己,如果你是老板,喜欢自己这样的员工吗?如果你自己不喜欢,那么你的老板同样也不喜欢。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同理心”,大意就是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如果我们用“同理心”来看待老板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当你上班时打私人电话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会是什么感受?
当你把事情做咂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会是什么感受?
当你一个劲的找借口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会是什么感受?
当你不断抱怨公司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会是什么感受?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这条永恒的成功法则适用于每一个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员工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考虑员工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内的周围的人。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老板那里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为什么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却对自己的老板和上司耿耿于怀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彼此之间有长期的利益冲突。当老板的行为与员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所有的同情和理解都会化为乌有。
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是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烦琐的问题。来自客户、来自公司内部巨大的压力,随时随地都会影响老板的情绪。要知道老板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缺陷。他之所以成为老板,并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有某种他人所不具备的天赋和才能。因此,首先我们需要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对待老板,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经营一个大企业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
许多年轻人将自己不能获得提升的原因归咎于老板的不公平,认为老板任人唯亲、嫉贤妒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员工,甚至认为老板会阻碍有抱负的人获得成功。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老板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缺乏合适的人才更让他苦恼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寻找合适的人选更让他焦心的了。
年轻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以己度人,但是这个“己”是一个自私的、狭隘的,也就是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实上,从每一个员工第一天上班开始,老板就用心对他进行考察。他们会仔细衡量和分析他的能力、品格、习惯、人际关系、性情等等,只有当他认为一个年轻人缺少必要的能力,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言行举止(包括认为老板无知)时,他才会认为这个年轻人没有前途。毕竟公司是自己苦心经营发展起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偏见而毁了整个事业。
因此,做员工的应该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给予老板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或许能重新赢得老板的欣赏和器重。
也许老板并不是一个领情的人,但我们依然要设身处地为老板着想。因为同情和宽容是一种美德,在一个老板那里没有作用,并不意味着在所有老板那里都没有效果。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起码能够做到内心宽慰,使我们的内心更宽广。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