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人生的“绿卡”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是江南一只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瞿秋白
机遇,是历史借给聪明人的钥匙。抓住它,凡人可以进入罗马圣殿;失去它,智者也只能在圣殿之外徘徊。
当莫扎特穷困潦倒而踟蹰街头的时候,是教会的唱诗班为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邱吉尔发现了戴高乐上校,这位“自由法国”运动的年轻人,最后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维拉尔角航天发射中心,在否定了诸多方案后,是道格拉斯发现了小约翰。
搭乘“时代列车”的旅客,只有列车的车门开启之时,才成为真正的旅行者:“历史舞台”上的演员,只有当天鹅绒幕布拉开的时候……
机遇只等有心人,机遇不等哀叹者,机遇不吃后悔药。
机遇擦肩而过
抓住机遇的人,如同扯住了“上帝”的衣襟。
——机遇喜欢挑战者。
叶公天天想着与龙为伴、与龙为友、与龙为盟。他乞求、等待,虔诚胜于对上帝的崇拜。而当真龙降临时,那张牙舞爪的样子,把叶公吓得魂飞千里。
成语说明简单的事实:机遇不是大姑娘的花轿,坐上它幸福就会来临。机遇是挑战,只有勇敢者才能驾驭机遇。
——机遇是创造者的儿子。
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喜欢春节,孩子们更喜欢春节,习俗几千年经久不衰。尽管过春节的形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本质始终没有变——国家放假,可以玩;丰盛食物,可以吃;每人一件新衣,可以穿。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十分适合人的享受欲望,从精神到物质都符合人性的需要。
如果我们把春节活动改变一下:吃吃忆苦饭,挑挑忆苦担,过一种“革命化”的春节,人们一定不会答应。
反过来,如果遵从人本主义原则,改变一下过年的陈规陋习,去掉一些繁锁的仪式,增加一些文化氛围,人们是可以接受的。
惰性是人的本能:贪图享受,而不愿付出;安于现状,而惧怕陌生。喜欢沿着爷爷奶奶的路生活,不愿走出外婆的澎湖湾。不奢谈未来,未来是陌生的:享受现在,现在是熟悉的。
抓住机遇,就是改造“熟悉”而不惧怕“陌生”。
做事不演戏
俗话说,机会只等有心人。
机遇常与人擦肩而过,机遇稍纵即逝。机遇有时也与人正面相撞,倒地的往往不是机遇,而是寻找机遇的人。人们忽略了一个起码的事实:你在寻找机遇,但机遇也在选择你。
没有必要的知识准备,没有必要的技能积累,没有脚踏实地的真才实学,即使再好的机遇与你正面相撞,机遇也不会选择你。
一个天天幻想要当演员的姑娘,每天总是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的模样。幻想着终有一天,大街小巷的广告上都是自己的照片、大大小小的杂志封面都是自己的倩影。突然,机会来了,某某电影厂招聘演员。初试时,仅要她用普通话念了一首小诗,按导演的意图,演一个小品。她那惊惶失措的表情,以及那十分可笑的表演,还没到两分钟,就败下阵来。
我们说,青年人有“做梦”的权利,但青年人更应该有“做事”的本领。“梦”与现实的连结点:不是少女丰富的想像,不是如花似玉的容颜,不是故作姿态的媚眼,而是“做事”的本领。
愈发达的国家,愈开放的社会,愈文明的国度,就愈注重“做事”,而不注重“做戏”。
美国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美国人懂得:他们的国家,是“做事”做出来的,而不“做戏”做出来的。
出国深造,走出国门看看,未必是件坏事。走出外婆的澎湖湾,在那风口浪尖上当一回弄潮儿,也未必是件坏事。但是,必须明白:大凡发达的国家,你没有“做事”的本领,就很难活下去;如果你没有“做事”的本领,只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虽然活得不好,但还可以活下去。如果你既无“做事”的本领,又无吃苦的精神,那就活不下去了。
还是留在国内的好。
虽然中国这几年已经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由于历史原因,那“做事”和“做戏”的人,还各有空间。如果你要“做戏”,在国内倒还可以活下去。
所以,掌握了“做事”的本领,就是抓住了机遇的领口。当机遇从地平线冒出来,与你迎面撞来的时候,只要你有“做事”的本领,你定是成功者!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