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寻找的代价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只有在他感到欢喜或痛苦的时候,人才认识到自己。
——歌德
俗话说,“要得小儿安,还得三分饥和寒”。这话的意思:“七分”是生存需要,“三分”是不满足原则。
生命的健康,需要不满足原则。满足是生命的停止,是社会的睡眠。
挫 折
不满足机制在于:饥饿,使人奋起,人们就会去耕耘,去播种,去创造。古书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两军相斗勇者胜”。这虽是兵法,也是生活法则。
绝路逢生,恰恰是人在“绝路”时。意识“死亡”是求生的向导。人是一种“短视”的动物,本能就具有“享乐欲望”,而享乐会折断人类预感危险的触角。
换句话说,人仅凭直觉认知世界,就会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大凡濒于绝境,大凡死亡临近,大凡泰山将倾,大凡长河将泻,这时呼唤出的是求生本能,而不是理性预感。
不满足机制的优势,可以使人的情感发生挪移,从而“激活”人类自身特有的创造力。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异质同构”现象。人们常谈论“性饥渴”,当“性”得不到满足时,体内的“力比多”就会寻找新的突破口,从而发生兴奋点的转移。
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说道:“即使在物理学中的强度和响度、简单与复杂,也同我们情感中的流畅与阻塞、安静与骚乱具有同一性。”
艺术创造中的“异质同构”,就是“不满足”通过转移方式寻找“满足”的体现。
西方绘画理论大师西蒙·尔特说过一句名言:“建筑是人类必要的物质建设,音乐和绘画则是人类过剩精力的产物。”弗洛伊德也认为:“绘画和音乐体现了性的创造力。”
体内的“力比多”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寻找喷发口,这就是艺术的创造。
西方心理学家把人对食物的渴求、对事业的渴求、对成功的渴求,对性伙伴渴求的不满足,看成一种“受挫心理”。这与人们“游戏规则”完全一致:汽车越野赛,必须穿越险峻的山崖、泥泞的弯路以及崎岖的小道。而3000米障碍赛,必须跑过平衡木,跳过水坑,跨过那不高不矮的木栏……这些人为的“障碍”,体现“受挫心理”训练的特点。
古人也懂得这一点。
俗话说,“与子黄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古人十分看重“千金难买少时艰”。诸如“老三届”的人,虽然年轻时遭受了多种磨难,但事隔多年后,觉得“磨难”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古诗云:“从来慈母多败儿,自古纨绔少伟男。”
只有经过受挫而获得成功的人,才会有一种喜悦和成就感。
“受挫训练”是一种“应变潜能”的训练。没有模式、没有榜样、没有提醒、也没有警告,惟一依靠的是自己的临危处置能力。这种能力,在未来社会的生存竞争中,将是非常重要的。
走过山间小路的人,再弯曲的公路也会觉得平坦。受过磨难的人,即使承受千斤压力,也能应对自如。
满足是惰性的温床。
笼中的鸟,园中的兽,少奶奶客厅里的狗,它们不知道获取食物的劳动是什么滋味。
满足产生出闲情。
晃悠悠,荡悠悠,水朝东情长流。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萎缩了人的奋起精神和创造意志。
大锅饭为什么养懒人?“国企”走出困境,为什么如此艰辛?父辈的光环,为什么扼杀了子女的创造?浓密的树阴,为什么萎缩了攀爬的长青藤?炽白的阳光下,为什么看不见蜡烛的光影?
路不要太平,床不要太软,奶不要太甜,饭不要太香。七分饱三分饿,七分暖三分寒,这是保持“进击状态”的训练方式。
球王贝利说过一句很有一点哲理味的话:“诺贝尔奖,是死亡之吻。压垮了自己,吓倒了别人。”荣誉是个好东西,但荣誉也是一杯“毒酒”。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科学家,能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怪圈?
直面人生
先天的残疾,后天的伤残,父母的离异,双亲的早亡,贫困的家庭,卑微的出身,都不是什么坏事。人类有一条通向成功的秘密,那就是——“不幸的铁”可以铸就通向天堂的“金钥匙”。这“金钥匙”永远属于自己,不属于别人的恩赐。而纨绔子弟的悲剧,恰恰是用“黄金”铸就了通向“地狱”的钥匙。这也属于他,不属于别人。
磨难是成功的母亲。
古语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磨难造就了头脑,磨难锻炼了意志,磨难增长了能力。只要走过泥泞的沼泽,跨过崎岖的山峰,过湍急的河流,前方才是一片碧绿的草地,
大自然有一个秘密——代偿原则。
一个器官废弃了,另一个器官就会强化自己的功能:瞎子的耳聪,聋子的眼明,又聋又瞎的人鼻子灵。手残的人脚好使,脚残的人手好用。家贫出孝子,患难见忠臣。
边远山区的穷孩子,常成为高等学府的脊梁,而官宦人家的后代,大多一代不如一代,“君子之泽,五世而堑”。
“代尝”包括了“修复”。
森林火灾,留下了大片焦土,大自然会用十几年的时间去弥合烫伤。大气中的浊流,也会在自我循环中净化。
万物相生相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其实,动物间的杀戮,就是求得物种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强者和弱者,从生物链上讲,它们是孪生兄弟。
不幸常常是有幸,有幸也会变成不幸。强者不会永远是强者,弱者可能变成强者。
这是生命的辩证法则。
心比天高
社会需要“不满足”。
有了“不满足”才有革命,才有变革。一个腐朽的平衡打破之后,社会将建构一种新的平衡。没有永远的平衡,没有永远的完美,没有永远的和谐,也没有永远的勃勃生机。
不满足原则,是造就新平衡的杠杆,是创造新完美的转化剂,是新旧连接的音符,也是新生命的催产素,
社会需要不满足原则,生命潜能才被唤醒,社会才有求新与创造,历史才会流淌着鲜活的生命。
不信,你看下面的事实: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国家包揽了他的生存内容:不高不低的薪金、不快不慢的节奏、不松不紧的工作。国家也包下了全部医药费,包下了住房,包下了他们的一生,也包下了他们的未来。
你说,这种人,他们的翅膀还会飞翔吗?他们的腿还会奔跑吗?他们的肩还会承担重物吗?
信不信由你,我不信。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