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若玫的创业史(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若玫的梦想:“Vitria成为全球前五大软件公司,成为未来电子商务软件中的微软。”
42岁创业,震惊华尔街
1986年,她与康耐尔大学教授、拥有柏克莱大学博士学位的外籍丈夫Dale Skeen离开了SUN,和友人一同创办了Teknekron软件公司。
这是她首度创业,也是由科技人员转型为商人的第一个阶段,这一年,她42岁。目标就是开发投资交易工作站股价变动计算机软件,迎战当时华尔街资讯系统龙头老大——路透社。
早年的路透社在财经资讯系统市场有80%的市场占有率,可以想象很多人对张若玫研发这类技术的冷嘲热讽。但张若玫毫不理会否定的声音,只忙着把认为对的事、可能的技术加以发展。
张若玫初试啼声就不同凡响,专攻即时多点传播。她把随时变化的新资料,通过网络传输出去,将新闻、债券利率和汇率整合在一个大屏幕上,随时更新,让交易员和客户更快做出买卖决定。就是这个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整个金融界的交易方式,改变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资讯传输方式,使华尔街金融交易方式有了划时代变革。
而它就出自张若玫之手!
Teknekron的即时报价软件产品,使路透社大受威胁,为了减少竞争对手,路透社在1994年,不得不以125亿美元买下Teknekron,张若玫夫妇因此一夜致富,第一次创业便有了丰厚的报酬。
当路透社将购并Teknekron的钱汇入她的银行户头的那一天,张若玫夫妻俩并没有特别的庆祝,而是飞到得州与客户开会,与平常的生活没什么两样。
从靠250美元奖学金留学,到白手创业的路走到一半,忽然得到如此一大笔财富,张若玫和先生两人坐在海边,不到2分钟,俩人便告诉彼此,要再去开创一家公司,张若玫并没有想要退休。她决定要复制成功的经验再度创业。
二次创业身价过亿
这对夫妻在路透社购并Teknekron的同一年,即1994年,再次创业,成立了Vitria。发展整合企业软件与网际网络eBusiness的软件产品。
这一次张若玫找了二三十位硕士、博士,一起共同研究开发新一代的企业电子商务软件。当时,这是一条寂寞的路,他们默默行走。Vitria为此花了整整4年时间研究开发软件。Vitria在市场上也是默默无闻。
1997年11月,Vitria替联邦快递开发整合企业、策略伙伴、客户之间的应用软件,用以联结资料库、客户服务系统,让联邦快递的各个站点能够很快地找出每个包裹的所在地,为了这套设计,她每天至少对300万个包裹进行追踪分类,随时掌握状况。
由于联邦快递电子化系统的成功,Vitria在1998年初所推出的电子商务软件立即获得AT&T、SPRINT等著名通讯公司的采用,在市场上引起轰动。
她的客户知道只要一个电话给她,她就可以把一切搞定!
Vitria募集到Sutter Hill和BVC两家创投公司950万美元的资金,大公司的定单也接踵而来。1999年9月Vitria股票上市,第一天股价就由16美元一路飙升到48美元,股价翻了三倍,张若玫的财富更由千万美元,升到72亿美元。
仔细算算,1999年在硅谷创业成功,又将股票上市的华裔人士所创办的公司大概有15家,而张若玫所创办的Vitria软件公司是唯一受华尔街分析师特别注意的。主要原因是张若玫当初开发的针对金融界的软件,备受华尔街分析师的重视。
过去,张若玫花了很多时间在经营国际市场,一举拿下美国电信市场的软件版图,AT&T就是她的大客户。去年美国前500大企业有三成五是她的客户。
张若玫说,公司小不要紧,如果小公司做的是大公司很重要的事,那合作就有可能了!
是的,张若玫有兴趣的市场,也是IBM、微软、甲骨文窥视的市场。她将公司的目标定位在全球前五大软件公司,在旁人听起来如狮子大开口,而且以目前他们的市值只有7亿美元估算,最少要成长到30亿美元的市值才能达到目标。
但张若玫深知“把企业转化成为网络企业、把社群转化为网络社群、把产业转化成为网络产业”,击中B2B的关键地带。所有你耳熟能详的名字:IBM、微软、甲骨文、SAP……都在吞吃这块市场,但是客户会喜欢用旧的程式语言、旧的资料架构吃力地修改成适应网络形态的产品,或是直接用专门为网络设计的最新语言、最新架构创造的产品,如此一比较,你明白了Vitria的自信来自哪里。
即便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下,张若玫依然认为:Vitria在企业应用系统整合软件市场没有对手,进军亚洲市场的时机从不嫌晚!所以她来到了上海,开始她的亚洲之旅!
Vitria于1994年成立时,网际网络的应用范围仍相当狭窄,张若玫夫妇俩当时就已透视企业管理网络化的需求。技术、眼光与胆识使他们成为今日的电子商务服务商中的先驱者之一。
这就是张若玫的个性——做事讲求效率与速度,“越忙越有挑战的事,我越起劲”!
她的自信来自于工作经验。譬如,她曾任职的贝尔实验室创造过无数的纪录,使许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她更看到草创的SUN公司,如何上市成功,成为全球级的巨人;她自己创立的第一家公司Teknekron的软件,初出茅庐竟也让路透社备感威胁。
花钱也要找机会
张若玫有许多赚钱的体会,可问她对花钱有何体会时,这位干练的女性回答也是别具特色。
她先讲了一个自己买房的经历。加州卵石滩长达17英里的海岸线上,有5栋1920年的建筑,这是世界著名的宅院,80年来一直都在传统的银行界手中,从没有在公开的市场上卖过。其中红色的意大利别墅Villa Fclice地点最好、景色最佳,是历史名胜。这栋别墅于1999年在全球做广告的时候,整整6个月都没卖出。有兴趣的人都是派建筑师再三研究,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有一天,张若玫和先生开车经过这里,看见出售的牌子,俩人便下车进去看了看,非常满意,24小时后就决定买下来。之后,当初曾经对它犹豫不决的人很后悔,甚至还有人打电话希望张若玫能转手卖给他们。但这不是张若玫的目的。张若玫认为虽然自己不是第一个看见这个机会的人,但却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
所以,在张若玫眼里,花钱是不找时候,但要有机会。而机会是自己可以创造和把握的。
若玫的中国梦
Vitria公司董事长兼创办人张若玫:
我希望能够借着我在美国做软件成功方面的经验替中国做一点事情
张若玫一直很希望把现在世界各国、在因特尔最重要的IT方面的软件带回到中国来。
张若玫说,Vitria公司1994年成立,现在世界上差不多有三十几个分公司在美国、欧洲、亚洲,亚洲有五个,在新加坡、台湾地区。1994年我们公司成立的时候,我们自己对自己做的东西有信心,我们不需要外资,我们公司看到有些公司成功,也看到有些公司不成功。1994—1997年B2C很流行的时候,你怎么样可以把他连起来,做成商业化的一个过程。我当初到美国来的时候,一个月125块钱奖学金,六个月以后学校给我加薪250块,等于是白手起家,完全不懂得VC怎么做,在美国这个情况之下怎么能够创立一个公司。我们现在公司差不多在世界上有三百多个大的客户。我们1998年第一次产品上市,也是默默无闻的公司,在9个月之内,我们把所有美国TOM.DELL.ATL变成我们大客户。每一个公司有很多不同的客户,不但要跟客户沟通,还要跟每个公司的各种部门沟通。我们产品在四年之内做出来,在1994年的时候是默默无闻的。现在在欧美不景气,当初在前四年的时候埋头苦干,不希望有竞争,我们不希望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让这些大公司进来,花了四年的时间我们产品做好上市。集成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些大公司现在想要打进这个市场来,事实上在我们来讲我们等于是产品有八年的经验,我们在这个市场已经是一个全球的领导者。我一向觉得中国有最好的软件的人才,我现在看到很多从中国或者是交大、清华、北大到美国受教育,现在回来。你怎么样把一个国家、一个学校象交大当初在70年的时候有最好的归国学员,然后可以有很好的领导能力把一个国家、一个学校走出去。这个我们做到了,我非常愿意在中国投资,也非常愿意把技术带回国来。
张若玫认为,一个成功的科技企业家,是用好点子和创新把一家小公司逐渐扩张起来。而要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全球企业家就必须有勇气实现理想,而且要有谋略。张若玫一向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觉得自己比纯美国人有深度、耐心和决心,这可能是中国人的血液赋予她的特性。《纽约时报》采访张若玫时,她是这么告诉他们的。
我要用科技改变世界
她的企业越做越大,业务也越来越多,那么她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
张若玫不会说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但每过几年她都有自己的一个新目标,而这些目标就是当时最想做的事。1994年,她的想法是用科技改变华尔街,改变工业界,从一个行业入手,用科技改变多个行业,然后再用科技改变世界。这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想法。
而她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把科技带到中国来,改变中国。1个月前,远创科技在北京设立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办事处,随后在上海、广州等其他地方,也将成立分支机构,初期投入数百万美元。她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样把科技带到中国来,改变中国这个世界。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