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借势国际大舞台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借势国际大舞台
华为有一条内部定律,那就是只要是国际通讯大展,华为一个不落都要参加。每年几乎要参加20多个大型国际展览,每年在参展上的投入至少是一个亿。在《IT时代周刊》记者所搜集到的关于华为国际展的资料中,1999年的埃及电信展、巴西电信展、莫斯科电讯展……2000年的南非电信展、突尼斯电讯展……2001年的美国展、墨西哥展、印度展……华为每到一个新市场,都会把规模盛大的通信展办到那里。
“1996年~2000年,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几十个国际顶级的展览会,一有机会就到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1995年开始,我们到日内瓦去看国际电联ITU的展览会,1999年华为开始参加ITU的展览会,到2003年华为参加ITU展览会的时候,租下的是一个505平方米的展台,成为当时场面最大的厂商展厅之一,给了西方电信运营商一个颇具震撼力的印象。”李杰回忆说。
去年年底,阿联酋宣布由华为独家承建3G网络,这是华为甚至是中国厂商全球的第一个WCDMA3G项目。这个项目一直是华为人引以为豪的,因为这一次他们不是以低价取胜,而是比最低的出价高出一倍,但是客户因为他们优秀的服务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华为。
华为第一个派到阿联酋去的是王家定,他刚到那里的时候,还不知道客户在哪里。只知道客户Etisalat是拥有世界级先进网络的运营商,并与西方跨国公司拥有多年的合作基础,而他们对华为的了解却很少。
对于自己的技术,华为人也信心不足。当时,华为的3G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而且与客户的关系基础薄弱,虽然几个项目负责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在阿联酋开了实验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实验局的建设。但是由于技术还没完全成熟,而且没有商用的案例,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了,随后进行与客户的交流效果评估,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客户给了最低的分数零分。付出的成本已经收不回,以后的机会只有继续争取。
但是,在这时他们也没有放弃跟客户之间的交流,努力使客户相信自己全力以赴的决心。尽管技术上暂时失利,但客户对他们开始慢慢认可。
在最后的时刻,他们找到了反败为胜的关键:2003年10月有两个展览,日内瓦展和海湾Gitex信息展,考虑到市场对运营商业务的重要性,他们决定帮助客户参加展览会进行宣传。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和客户加强联系不但可以促进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加快项目的决策进度。日内瓦展览开展之前,几个华为的销售员为帮助客户搭建展台调试设备,宁愿暂时牺牲自己的展台,展会开得空前成功,客户对华为的做法非常满意,一个展会下来,华为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基本牢固,Etisalat对华为的服务意识感到非常满意。
华为成了值得Etisalat相信甚至依赖的一个品牌。后来在投标中取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们在采访中遇到一个刚刚从拉美市场回国的市场部员工,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困难不是如何推销我们的产品,而是我们根本见不到客户。而每个国家盛大的通信展在业内都是极受关注的,华为的展台和很多国际巨头连在一起,而且通常规模比它们更大、布置更细致,展出的也是我们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很多人原本不了解华为,通过这些展览,他首先会在视觉上有一种震撼效应,然后他会关注华为的产品和技术。这其实不仅是一个宣传的过程,也是一个品牌再塑的过程。”在采访中,记者向广告展览部的肖惠玲提出参看部分海外展览图片,我们拿到一张华为在中东举办会展时的图片,我们从图片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华为人洋溢的自豪感,那是真正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新东方丝绸之路
按照华为人的思路,想让客户了解华为,必须先了解中国。2000年华为在香港开展了一个名为“东方丝绸之路”的品牌计划,即把全球各地的电信专家、运营商的决策层请到中国,领着他们到香港、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去参观,“我们想让他们亲身体验,华为和国际品牌相比毫不逊色。”傅军向《IT时代周刊》解释。首先客户从香港飞到北京看中国首都的形象,然后再飞到上海看中国最大的城市,再从上海到深圳看华为公司。办法虽然不简便,但是诚心还是极大地震撼了客户。一个来自联合酋长国的客户对华为的员工说:“来中国之前我一直以为美国是全球第一,我们国家是第二。现在我知道了,美国是第一,中国是第二,我们是第三。”2001年,华为终于将俄罗斯邮电部部长请到深圳。部长对华为赞不绝口,至此历经6年,华为终于在俄罗斯树立了品牌。
2004年开始,华为在欧洲又开始了一个名为“东方快车”的品牌计划,强调“要让客户看,要进行实验,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效果更进了一步。傅军透露,2004年下半年,华为打算与一家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合作,对自身品牌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和规划,计划打造一个国际主流电信制造商品牌。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